7月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回落
实体经济减速考量新常态下货币抉择
□记者方烨北京报道
7月的最后一个宏观经济数据28日由国家统计局发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23.3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比6月回落4.4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中长期贷款量三大实体经济指标,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几乎所有实体经济指标7月均表现不佳。从《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利率偏高、融资困难是当前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实体经济拉出困境,需要决策部门展现智慧,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对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挑战
未来经营压力增大
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至7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491.6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1月至6月提高0.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活动利润31257.4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1月至6月提高0.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称,1月至7月工业利润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随着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实施,企业销售保持稳定增长。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二是成本费用上升势头有所抑制。1月至7月,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9%,增速与上半年持平。三是主要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持续回落,为中下游企业创造了盈利空间。四是新增利润依赖于少数行业的现象有所缓解。1月至7月,新增利润前5多的行业新增利润合计占比为62.5%,比上半年下降4.2个百分点。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副研究员原磊却认为,未来工业企业仍会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原因主要是: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继续上升不可避免;未体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范围之内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比规模以上企业更为困难;部分行业库存很高,尤其是在商业流通环节,消化这些库存需要时间,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压力;房地产行业投资将继续低迷,与房地产相关的产业在短期之内难以回升。
7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数据中的一些细项似乎可以佐证原磊的观点。数据显示,1月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54%,比1月至6月下降0.0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01元,比1月至6月增加0.07元;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比1月至6月减少1个行业;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36196.2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6月末加快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