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尊为全球家具业的“奥林匹克”盛会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近年来,屡次竖起让中国人非常尴尬的“中国人禁入”的标示。行业内人士也深知其中的缘由——抄袭,中国家具设计饱受抄袭的指责。
对于米兰家具展,中国人有一种朝圣的心态。每年的四月,中国大批的家具从业者赶赴米兰,马不停歇的看新品、观设计,这种求新若渴的勤奋与执著,也让人肃然起敬。只是,当国际大牌的新品出来之后,中国市场也出现大量的神(fang)似(mao)产品。中国家具业也被冠以抄袭、模仿的标签。
家具模仿抄袭的背后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表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长期困扰行业的问题,抄袭外观设计的现象在行业内常有发生。家具很少有技术专利,大多是外观专利,而且外观模仿起来不难,所以设计得好的产品,经常被抄袭。”
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表示,企业抄袭的背后一方面是外观设计申请专利的时间周期较长,走完一整个申请流程一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另一方面,根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只有产品外观具有80%以上的相似,才可确认为抄袭。
而就家具企业本身来讲,模仿抄袭可以节省在产品研发、设计环节产生的大量人力物力。一些中小企业本身可能就没有这个实力去承担这些费用,模仿抄袭成为最实惠、最便捷的方法。行业人士同时指出,家具界模仿抄袭风严重也存在另一客观原因:当厂家设计出好的款式产品时,往往需求很大而产量不足,其他的厂家就会模仿推出同样的产品来。
模仿抄袭并非长久之计
不少行业有识之士对行业的模仿抄袭之风表示担忧:当抄袭成为人们虽然深恶痛绝却无奈接受的“正常现象”时,当企业认定销量决定一切时,家具行业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在模仿抄袭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对整个家具行业来说是一个恶性循环,影响家具行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坚持创新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产品生产出来被迅速抄袭之后,产品得不到保护,市场成分受到冲击,导致这些创新企业不愿再走创新的道路。长此以往下去,“中国家具制造业终将因创新与知识产权意识的严重缺乏而集体沦陷。”
而就家具企业来说,模仿抄袭不可能让企业走的很远。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已经从直接的产品营销转换到了品牌的营销,原创设计也自然成为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此时的企业会站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去获取更高的利润。再者,一旦品牌被贴上模仿抄袭的标签,是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损伤。

林氏木业:坚持原创设计,着眼塑造品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