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担保 > 正文

十月围城:郑州担保行业陷入挤兑危局

2011-11-03 10:52:15  来源:中新网  责任编辑:林晨昱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投资担保业,一个诱惑与风险并存的行业。在民间投资的需求和行业暴利的诱惑下,中国的担保业实现了“10年扩张”。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投资担保业却始终伴随着政府的监管不力和行业的无序经营。不少担保公司名为“担保”,实则从事民间借贷、风险投资和直投业务,并大量介入房地产、煤矿、赌博等暴利市场。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经过多年的疯狂之后,目前,郑州的部分投资担保公司已经陷入资金链断裂、无钱可兑的境地。经济学家易宪容认为:“民间信贷市场高利贷泛滥,不仅说明了国内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而且还说明了一些企业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房地产暴利的引导下已发生了严重扭曲。”

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

“随着银根的不断收紧,尤其是温州‘出事’以来,我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目前投资担保行业的形势非常严峻。”10月14日,河南乌托邦(化名)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总裁楚歌(化名)一脸凝重地告诉记者,“民间借贷浪潮起于温州,兴于温州,衰于温州,其多米诺骨牌效应不可小觑。一旦出现挤兑等情况,我们多年来的努力都将被削平。”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电话打进楚歌的手机。

“对不起,我接个电话。”和记者打完招呼,楚歌匆匆忙忙走出会议室。大约十分钟后,他推门进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把一个客户给劝走了。”

楚歌所说的客户是一个放款人(当地称“理财客户”),该放款人以其投资担保公司为媒介,借贷给河南一地市一个地产商(兼做超市零售)1000万元,月利息为6分(折合年利率为72%),合同约定到期连本带息全额转账还款。此前几天,楚歌给地产商打电话,询问资金能否如期到账,地产商说没问题。最后期限到了,地产商却拿不出钱。放款人慌了,堵在其投资担保公司的门口,要求当天必须到账。

楚歌好一番劝说,并写下字据,承诺第二天欠款不到账,其投资担保公司将代为偿还,并支付利息,对方才将信将疑地离开。

“我遇到的这种情况还不算不太棘手,近期郑州有多家投资担保公司遭挤兑和围攻,有的老板已经‘跑路’。我分明感觉到了刺骨的寒风,后金融危机时代已经到来。”楚歌认为,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其蝴蝶效应已经波及欧洲诸国,现在中国刚刚感觉到一丝寒意,更大的风暴还在后头,所谓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已经触底回暖的说法是不准确和不科学的。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河南诚泰投资担保公司就已经出现挤兑危机,公安机关也已介入调查,关键人物张某已被公安部门控制。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事件涉及409名放款人共计1.2亿元的投资资金。

“希望能尽快追回我们的资金。”9月9日,诚泰担保一位放款人王先生说,“诚泰出事到现在已经半年多,据说工作组追回资金4000万左右,我们都是拿血汗钱来投资的,可到现在我们也没有拿到属于自己的投资款。”

据了解,郑州市中级法院在过去3年时间里共受理牵扯担保公司的一审案件15件,涉案总标的累计超过1.9亿元。根据法院系统已宣判案件来看,担保公司的案件呈涉案金额增加、风险扩大趋势。

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担保机构泛滥,担保监管滞后,管理缺位,制度真空,导致非法担保业务盛行,扰乱了国家的正常金融秩序,也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埋下定时炸弹,特别是部分高利贷性质的担保,已经由救命稻草变成中小企业被吊死的麻绳,必须严格整顿。”


“郑州模式”遭遇潜规则

现在看来,投资担保行业的业内人士早已预料到了潜在的危机,并主动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所有的预防措施都最终没能敌过人性的贪婪。早在两年前,郑州的担保行业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曾达成过所谓的“郑州模式”。

楚歌说,担保公司曾经是服务于银行的,帮需要资金的企业担保,从银行获得贷款。其实,这只是担保公司业务的一部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家投放了4万亿资金以拉动经济发展。流通的钱多了,一些人见有利可图,便避开银行这个中间环节,由投资担保公司作为中间人,安排放款人和借款人直接对接,并签署三方协议。如果协议约定还款时间到了,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将由担保公司按照协议无条件代为偿还。这就是风靡全国的“郑州模式”。

乍一看,“郑州模式”签有三方协议,有担保公司做保,可以保证放款人的利益,且不违反任何法律规定。但由于监管滞后和人性贪婪,越来越多不具资质的投资担保公司异军突起,不规范操作也随之产生,并愈演愈烈。楚歌说,一些小公司为了吸收存款,便置民间借贷利率不能高于同期银利率四倍的法律规定于不顾,肆意提高存款利率,从刚开始的月息一分多,发展到现在,有些已经高达6-8分,折合年利率72%-96%。这也就意味着,从投资担保公司借款100万元,一年后需连本带息还款172或196万元。很明显,还属于高利贷范畴,不受法律保护。

王先生曾是“郑州模式”的受益者,他曾一次又一次将钱投到投到担保公司,从中收取高额的利息。虽然名义上是一分五的利息,并未高过国家规定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他暗中还会从担保公司那里拿到1分的利息,这1分利息并不体现在合同上。

在这样的高息诱惑下,不光有钱人,就连收入并不高的打工族也想方设法通过信用卡套现的手法筹钱,放到投资担保公司,以获得高出银行几倍的利息。一位曹姓送报员告诉记者,她每月收入约2000元,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下水平,看到别人赚钱这么容易,她也忍不住从信用卡里套了1万元,“把钱投进担保公司肯定有风险,所以我只投进去三个月,三个月后立马拿出来”,这种侥幸心理让她觉得,在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中,她不会成为最后的一棒。

投资担保公司高息筹到钱后,不会做赔钱卖卖,它是以更高的利率借贷给房地产、煤矿等高利润行业以及一些资金链即将断裂、处于生死边缘的中小企业。楚歌说,随着银行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不断提高,一些中小企业从银行根本贷不到款,没办法,它们只好借高利贷。由于国家对楼市的调控不断加码,房地产商从银行贷到款的可能性也逐渐减小。这些坚信房价还会上涨的的地产商也会借高利贷。“2012年春节前后,将有不少地产老板‘跑路’甚至跳楼!”楚歌预测。

此外,推高投资担保行业借贷利率的还有行业内部的一个潜规则。楚歌说,在郑州投资担保行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拉款的业务员不能抢夺放款人,一些业务员拉到放款人的存款之后,一倒手转给另一个更高级别的业务员,雁过拔毛,利率也会随之提高甚至翻倍。经过几次倒腾,原本1分多利息的借款到了借款企业手里,利率可能高达6分甚至8分。

据记者调查,许多担保公司设立一个贸易公司作为“托”,引诱投资者将钱借给假公司,实际上是担保公司自己来借钱,然后直接投给地产商、煤老板等人,从中谋略暴利。在郑州,一些大企业或者房地产开发商注册一个担保公司来为自己融资,也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积极转型或有活路?

一年来,郑州投资担保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的事件还在不断上演:有媒体报道说,近日,郑州圣沃担保公司出现客户到期资金无法兑付问题,众多放款人已开始联合维权,据初步估计,该公司涉及金额或超过10亿元。警方已介入此案,到事发地派出所登记的投资者已有800多人。

无独有偶,10月21日,知情人向记者爆料,由于担心老板“跑路”,郑州宝银投资担保公司的近百名放款人于20日聚集在郑州华悦广场楼下,要求归还已于10月11日到期的投资款。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倡议到街上游行。

“情况比想象得还要糟糕。”河南乌托邦投资担保公司总裁楚歌说,“很多担保公司已经展开自救,政府也在出台一系列维稳措施。但地方政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值得商榷。”

公开资料显示,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列救急措施。

2010年3月,银监会、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出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当年12月7日,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的通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开始对全省担保行业进行整顿:取消“备案证”,重新确认经营资格后,为合格担保机构颁发经营许可证。

6月11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其网站对外正式公布了“河南省首批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资格初审合格企业的首批名单”,合格率不足20%。

7月28日,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门槛、风险防控,以及政府监督的具体措施,要求凡在河南省内依法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以及省外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河南设立的分支机构的运营资金,都要实行所在地银行托管。托管资金暂定为注册资本金或分支机构运营资金的40%。

对于40% 的托管资金,楚歌颇为不满:“这一规定有违背国家相关法律的嫌疑,这样算下来,企业已经无利可图。”

楚歌认为,现在出现的投资担保乱象,根本原因是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投资担保公司搅局造成的。政府害怕出事,便不计后果地出台一刀切的政策,显然是不妥当的。楚歌建议,当地政府应该从长远角度考虑,更多地从保护投资担保从业者的角度出台相关政策,而不是一味地打压。

楚歌还有一个疑问,如果按照市场推测的备案制时期的1600多家担保机构,整顿后只有300多家可以拿到经营许可证的话,没有拿到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可能还会从事投资理财、放贷等业务,而这谁又来监管呢?“我们成为正规军之后,没有拿到经营许可证的担保公司还会从事高利贷投资。”

现在,楚歌几乎每天都会收到各个监管部门的文件。“现在我们只能顺势而为,虽然对政府的一些政策不太满意,但我们会积极去执行,等待政府收编。我已经安排员工学些学习银保业务的相关知识。我们已经做好了转型的准备,希望在这次危机中走出一条活路。”(记者 吴岩 发自郑州)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名与个别公司名为化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