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高交会展厅内,镁光灯聚焦在福建省代表团签约台上。随着掌声响起,工行福州分行与闽高电力企业代表签署的《科技金融战略合作协议》正式落笔,为这家绿色能源领军企业注入“续航动能”。这一幕正是福建工行深耕科技金融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作为国有大行,福建工行牢记嘱托,以全周期、一体化金融服务,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用真金白银为科技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千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突破720亿元,为深入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和科技强省战略贡献力量。 破茧·初创:人才为钥启新程 走进福州某生物科技公司的实验室,研发人员正专注操作精密仪器,培养箱中存放的CAR-T细胞制剂在恒温环境下静静生长。 这家生物医药企业是典型的“硬科技”企业——核心团队由免疫学博士领衔,研发管线直指全球前沿的肿瘤免疫疗法。因企业仍处于研发阶段,面临着“无销售收入、无抵押资产”的融资难题。 作为福建工行科技金融的“前沿哨所”,身为科技支行的工行福州高新区支行敏锐捕捉到企业需求,依托“人才e贷”产品,以创始人团队“省级B类人才”资质为信用支点,打造科创金融绿色通道,提供定制化服务,一周内完成从材料收集到贷款审批的全流程,为企业注入关键资金。这笔全省系统首发的“人才e贷”,不仅有效破解了科创企业初创期的融资困局,更成为打响“工银科创”品牌知名度的标杆案例。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福建工行持续完善“知识产权e贷”“专精特新贷”“科担贷”等系列科技产品矩阵,并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差异化需求,形成全生命周期、全产品服务策略,为推进福建省创新链和资金链的精准对接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展翼·成长:主动授信破坚冰 手握5项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专利及55项软件著作权,“智能光伏增强器”“轻质光伏支架”等技术填补行业空白……这是某新能源电力企业交出的答卷。作为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该企业深耕电力能源领域17载,成为我省首家集“智能电网+清洁能源+智慧数字”于一体的综合能源服务商。 ![]() 根据该新能源电力企业“高技术门槛、强订单保障、稳现金流”等特点,福建工行主动靠前服务,面向科创企业打造“主动授信”政策,整合多元数据对企业进行画像,运用总行科创企业信用评级模型提升风险评估准确性。在风险可控与商业可持续原则下,优先审批授信额度、简化业务流程,为企业授信近5000万元,覆盖其短中期营运资金需求。 近期,该企业遇到了一个甜蜜的烦恼:与两家大型央企新签业务合同,可是项目验收及回款周期较长,需要一笔期限与之匹配的流动资金贷款。于是,该企业向工行提出申请2000万元3年期流动资金贷款。基于前期的评估,福建工行将该笔贷款纳入快速进入审批通道,该笔贷款已于三月成功投放,有效纾解回款周期长带来的财务压力,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更好地陪伴科技型企业成长,福建工行设立了首家省级国有银行科技金融中心和福州中心、11支专营团队及5家科技支行,并与省科技厅、闽都创新实验室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跟踪孵化企业金融需求,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腾跃·领航:全周期相伴向新生 “工行十多年的陪伴,让我们心无旁骛搞发展,从一家籍籍无名的小公司发展成为全省百强企业,并拥有近200项专利!”福州民营龙头企业华威集团相关负责人感慨地说道。 ![]() 这家以传统交通服务业起步,通过持续创新和多元化战略,成长为跨行业、多领域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其发展历程不仅体现了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背景下的转型与突破,同时也在时间坐标上刻下了金融陪伴企业成长、书写共生共荣的生动缩影。 时间倒回华威初创时期。彼时,这家以交通运输服务起家的民企,亟须资金扩张运输网络“解渴”,却受困于抵押物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的冰冷现实。福建工行突破传统授信框架,为其精准注入了首笔流动资金贷款,解了燃眉之急,助其初步构建起区域运输生命线。 当华威驶入成长快车道,智能化物流园区建设、新能源技术研发等项目资金需求陡增,福建工行创新推出“经营性物业贷+银票”的组合融资方案,成为助推企业蜕变为行业“领航者”的关键引擎。 步入转型深水区,挑战接踵而至,资金周转效率成为新瓶颈。福建工行精准把脉,及时发放并购贷款,强力支持其技术升级与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数十载风雨兼程,工行始终护航在华威每一次向新而行的航程旁。 向“新”发力,以“质”行远。福建工行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把落实中央七部门《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作为重点工作,紧扣“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深化“五专”服务体系,以科技金融为引擎,全力做优“五篇大文章”,助力福建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份,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