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期指 > 正文

期指持仓创历史天量 机构避险需求喷薄而出

2011-12-14 14:43: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林晨昱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55588手!股指期货四大合约的总持仓量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上周五突破5万手之后,期指持仓已经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新高。据计算昨日收盘后共有接近150亿保证金留在场内,这一格局与证券市场频创地量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意味着在大盘创出新低的同时,期市多空对博则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一方面是空头增兵大举做空,另一方面多方则死扛等反弹,这一点位的对决即将上演。

从更深层次看,目前股指期货总开户量达到了8.5万户左右,开户机构超过了220家。随着市场逐步走熊,各方资金已纷纷“醒悟”,“与其在期待反弹中煎熬,不如面对现实去做空”——这已经成为包括基金、券商和私募在内的诸多群体的一致心声。

期指将上演空前多空对决

“看了这样的持仓量,我都怀疑自己记错了交割日时间。”东方证券分析师高子剑这样形容他的感受。本周五股指期货就将迎来本月交割日,但主力合约截至昨日收盘还有3.47万手的持仓,是交割周历史同期的最高值,资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之高。期指从上周五开始的增仓趋势已令市场瞩目,从50409手,到51422手,再到55588手,连续三个交易日都创出历史新高。

按照近月合约18%保证金,远月合约20%的保证金计算,昨日收盘之后共计148.5亿的资金留在场内,而这部分资金仅仅是持隔夜仓的资金而已。据统计,昨日期指盘中的持仓量突破了6万手,按此计算在盘中应有170亿左右的保证金。而由于期指很少有人满仓操作,这批保证金背后的“预备资金”应不低于保证金总量,可以说,至少有300-400亿的资金参与期指博弈。

对于期指行情而言,这意味着多空对搏已经达到空前水平。从持仓结构看,空方集中在少数几大机构席位上,而多方的分布则相对分散,一些业内人士也戏称这是“机构对决散户”。“市场跌到这份上,想继续做空赚钱的人不少,想在这个点位赌一把政策、博一把反弹的也大有人在。” 海通期货投资咨询部负责人陶金峰表示说,期市历次大牛大熊行情,都绝不会缺少这种博弈。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多头不死,跌势不止”的规律,行情可能会进一步朝着有利于空方的形势演变。而从期指相对于现货的正溢价来看,目前多方不但没有认输,反而在交割来临之前不顾溢价继续死扛,“要么就是多方已经非理性了,要么就是多方掌握了本周最后几个交易日上涨的充足理由,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机构参与热情急升

在行情激烈博弈背后的,更值得我们关切的是市场结构的悄然改变:来做空避险的资金越来越多了。

从历史上看,期指在今年10月之前,日持仓量基本都稳定在3-4万手这一区间。而从10月之后,持仓量就进入了一个明显的快速增长通道,10-11月持仓量都在4-5万之间,而到了上周五持仓量正式突破了5万大关。

记者通过相关渠道了解到,截至12月初,股指期货的总开户量(除特殊法人)在8.5万户左右。而在特殊法人方面,截至11月30日,中金所共开立220余个特殊法人账户,其中有40余家券商自营账户,逾10家证券集合账户、近100家证券定向账户和逾60家基金专户账户。加之上周获批的信托账户,券商、基金、信托已形成全面介入期指的格局。不管是散户还是机构,参与期指的热情都在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少私募账户隐藏在个人户中,“很多私募是用个人名义开户的,这批机构的数量不容小觑。”某期货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近期找期货公司咨询期指的私募为数不少。

市场人士表示,期指参与力量日渐增多有几大原因:

一是熊市中套保需求被激发。“我们不埋怨不骂娘了,就老老实实通过期指做空来规避风险了。”某家机构人士坦言,现在即便出现反弹,对于后市也不敢看好了,干脆还是通过做空来对冲风险。目前融券还不能完全覆盖市场风险,唯一可以操作的就是股指期货。据了解,中信证券去年使用期指等衍生工具投资减亏4.32亿元,对公司利润贡献达到2 .65%。这一榜样让更多的机构开始仿效。事实上,从10月份期指持仓骤增也可以看出,随着熊市面目逐渐清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资金“转换思路”,纷纷操起了期指这一工具。

二是投机资金顺势入场。从今年期指高点至今,期指当月合约下跌已逾900点,如果一路做空的话获利已逾150%,巨大的财富效应也引来了不少股市资金转移战场。同时也有不少资金认为目前下跌已很充分,渴望近期出政策博反弹。

三是由于指数下挫,期指入场的门槛也自然降低,做一手期指的保证金目前只需13万就可以了,因此持仓量自然上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