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金融俏管家 > 正文

黄金推销瞄准股市套牢者 投资者一周接9通电话

2012-12-10 16:23:45  来源:金陵晚报  责任编辑:editor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二级市场跌破2000点大关后的这段时间中,投资者感受最深的是,一些与股票市场无关的其他投资市场工作人员开始频繁致电、与之接触,试图劝服投资人转投它方。其中最活跃的莫过于针对贵金属交易市场的推销。

昨日,多位投资者向《金证券》记者反映,一周接到数通推销贵金属交易的电话。其中一位投资者甚至在一周内接到9通关于贵金属交易的电话。记者获悉,一些投资人由于在二级市场上被套颇深,近期确实有意转投贵金属交易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推销贵金属交易的电话中,不乏一些“灰色”、“违规”交易的推介。银行人士提醒,目前国内现货交易最好还是通过银行在上海黄金(1711.00,5.50,0.32%)交易所进行,白银交易也应该在合规的贵金属交易中心完成。


亲历

都来推销贵金属交易

“我从上周五到现在,差不多接到9通推销贵金属交易的电话。打电话来的有说自己是北京的交易平台,有说自己是武汉、青岛的交易中心、甚至还有说是来自深圳、香港的贵金属交易公司。”过去一周,这类贵金属交易推介电话让投资人李明(化名)不胜其烦。

无独有偶,另外一位财经圈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从上周开始,自己合计接到约7通推销贵金属交易的电话。“都是年轻的业务员打来的,也说不清楚怎么去交易,就是一个劲地说这个时间点,做贵金属交易能赚到钱。”该名财经圈人士说。

《金证券》记者摸底调查发现,近两周以来,众多普通投资人都收到过这类电话,连财经媒体从业人员也不例外。据了解,目前国内贵金属市场中,黄金、白银现货市场都是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一些在二级市场中被深套的投资人,在听到业务人员对贵金属交易市场的介绍后,确实有意转向投资黄金、白银市场。

青岛一家专做白银现货的贵金属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表示,近一个月该交易中心新增客户占比达到10%左右。“很多人士从二级市场转过来的,一开始也不懂,交易量也不是很大,应该说处于摸索接触阶段吧。”


热闹

银行办黄金现货交易赛

据了解,这些推销贵金属交易的电话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银行;一个是自称做贵金属交易的平台。这些平台中有的是地方贵金属交易中心,这些地方贵金属交易中心大多只能做白银品种的现货交易;还有的则是一些“灰色”贵金属交易公司,这些“灰色”贵金属交易公司有的是在国内市场开展正常的白银现货交易,有的则是为内地客户违规提供海外黄金现货交易渠道。

贵金属交易市场的“火热”或许从近期银行方面的态度也可窥见一斑。

据悉,最近一段时间,多家银行都在推出贵金属交易实盘大赛或是模拟大赛。一些银行一方面看到股市投资者对贵金属市场的兴趣,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年底最后一个月中,通过实盘大赛在贵金属交易上拉业绩。据《金证券》了解,一般情况下,通过银行进行黄金现货交易,将交给银行千分之一点五左右的手续费。由于贵金属交易大多采用杠杆制度,交易量一旦放大,黄金现货交易中产生的手续费对于银行来说相当可观。


提醒

小心“灰色”机构陷阱

虽然近期不论是银行、贵金属市场中的其他营销人员还是股市中亏损连连的普通投资者,对于贵金属市场都是颇为热衷。但银行方面人士提醒,由于很多“灰色”贵金属交易公司趁机浑水摸鱼,导致很多刚刚进入贵金属交易市场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投资者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交易中心能够交易什么样的品种,地方交易中心是不是经过批准的交易中心。”南京一家银行工作人员提醒,“一些向客户宣称是境外交易所,或者自称可以参与国际黄金交易的机构或公司,投资者一定要慎之又慎。”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贵金属交易中主要是黄金和白银。早在2011年12月27日,相关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黄金交易所或从事黄金交易平台管理的通知》,明确规定,除上海黄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货交易所外,任何地方、机构或个人均不得设立黄金交易所和黄金交易平台。也就是说,黄金现货交易只能通过银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交易的市场也只是针对国内黄金现货市场。国内其他地方贵金属交易中心只能进行白银现货的交易,不能参与黄金现货的交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