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推荐阅读 > 正文

中国平安员工涉“无证上岗”售卖理财产品

2013-08-14 11:53:31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editor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这是中国平安集团阐释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模式。推行这一模式,依赖的是该集团旗下庞大的业务员队伍和交叉式营销模式。然而,人民财经调查发现,所谓交叉式营销的实质是“无证上岗”,而本应对保险代理人队伍负有监管责任的保监会,面对这一现象却“熟视无睹”。

“这算是一个特例。”某大型保险公司省公司副总直言不讳地对人民财经评价道,“因为它还是在这个金融集团的范围内,这个现象的影响会比银保业务中的‘销售误导’小很多。但从中可以看出,对保险代理人队伍负有监管责任的保监会,其实对这种事并没有什么监管意愿。今年3.15之前,保监会出了意见稿(指《关于规范银邮保险代理渠道销售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但那另有原因。”

前文所述的平安金融集团,拥有60万人的保险代理人队伍。该集团所推行的“交叉式营销”,简单来说就是依靠“人海战术”,将旗下的金融服务不分类别地交由销售队伍去卖(销售主力即为保险代理人)。

该集团着力推出的新基本法考核及薪酬标准,鼓励营销人员在集团系统的各项业务中实现全面展业。例如,寿险业务员除寿险外的基金、证券、银行、信托等各项业务均可被纳入考核,并可以获取相应提成。

几十万保险代理人急急新张营业之时,是否已取得相应资质?其销售过程是否合规?近日,人民财经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人民财经以普通理财者身份联系了前文所述集团中一位从业已经17年的保险代理人。在接触中,这位保险代理人主动向人民财经推荐了一款该集团所属银行的理财产品。

人民财经对“在保险代理人处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表示惊讶,该保险代理人解释说,“我们现在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保险、银行理财、信托……我们都能卖!”

随后的发展进程是:这名保险代理人将人民财经带至该集团所属银行的某支行网点开户;开户完成后,保险代理人劝说人民财经对该银行的理财产品选择购买;在人民财经同意购买其中一款理财产品后,一位该支行的理财经理便通过电脑代为完成了网上购买的操作。

在购买过程中,涉及的产品合同协议书内容、风险提示内容等需要投资者阅读后确认的内容,该位理财经理均在未主动提示内容的情况下就勾选完成。而前述推销该款理财产品的保险代理人也未做任何表示。


人民财经在对其他银行理财经理的采访中了解到,对于银行理财产品销售及销售人员的资质,银监会有严格规定,定期派人到各大银行网点巡视。

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七章第五十条第(五)项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应当具备监管部门要求的行业资格。

前问所述保险代理人告诉人民财经,其保险代理人资格是由保监会认定的。但当人民财经询问其是否具备除保险外的其他金融服务产品的的销售资质时,该保险代理人只含糊地表示自己已通过理财规划师考试。

人民财经通过公开渠道查询,所获得的信息显示,该保险代理人所具有的资质为“IFP注册保险理财规划师”。该保险代理人进而解释说,“我们是综合金融牌照,就什么都能卖。”

据悉,前述金融集团的保险代理人代销该集团所属银行理财产品的现象较为普遍。他们常常与客户结伴,出现在集团所属银行的各大网点中。他们不属于商业银行系统,却销售银行理财产品,游走在监管的尴尬地带。

人民财经向银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咨询得知,银行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至少通过中国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中《公共基础》和《个人理财》两项科目方能从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而对于非银机构的工作人员,该名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

保险代理人是否在银监会监管的销售人员之列?是否需要取得与银行销售人员同样的资质?截至发稿,人民财经既未得到银监会的回复,亦未得到来自保监会方面的回复。

原标题:“无证上岗”售卖理财产品 保险代理人展业乱象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