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电影产业患上资本焦虑症
money.fjnet.cn 2014-06-20 08:50:30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

从华谊兄弟A股上市算起,中国电影产业与资本市场结合已走过5年。5年来,中国电影产业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还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资本市场对电影公司也青睐有加,华谊兄弟5年营收规模增长了10倍,市值超过不少大盘蓝筹股。

如今,准备排队上市的影视公司还在不断增加,资本对电影的热度依然很高。不过,随着一批质地优良的影视公司上市或者被收购,目前市场上的好项目已不多。不少投资机构手握重金却无法进行有效投资。“我手里掌管着10亿元的影视基金,但整个上半年没有投出去一分钱。看过的项目不是太小,就是已被别人抢先一步收购。”北京一家影视基金的投资总监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我现在很焦虑,行业很热但真正去做的时候发现没有多少机会。”

而电影公司同样也很焦虑。上海电影节期间,多位电影公司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拍过一部比较有名的电影或电视剧后,投资机构就会找上来。“谈得气氛可以的话,就会要求投资,并要求以未来的业绩对赌。但做电影无法像其他行业那样批量产生,怎么承诺业绩呢?投资人太急功近利。”

资本希望迅速做大市场,但圈内人却一再强调,这一行天生有些桀骜气质,勉强做大,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拍十部普通片子赚的钱,可能和拍一两部真正火的片子赚的钱差别不大。

“其实这个行业更适合作坊式生长,而不是大规模工业化运作。”一家上市影视公司的业务中层在业内交流时坦言。

知名电视剧导演阎建钢曾表示,电视剧和电影的市场规模加起来300亿元左右,差不多只相当于两个大规模的私募基金。资本若要在其中发挥作用,简直可以翻云覆雨。“我作为导演,一年能有效地花出去1个亿就是天大的成功,结果数不清的基金来跟我说准备往里投十几亿元。”

资本的急功近利似乎传染给了不少影视公司。近来,多家上市公司大手笔收购影视公司,有些公司只有几部作品的生产能力,估值却很高,未来的业绩对赌也不低。“这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发。部分被收购的影视公司未来三年的业绩对赌几乎不可能完成,何况这个行业高度依赖核心人才,若人才流失很多电影项目无法推进。”易凯资本CEO王冉提醒道。这的确需要双方都能理性看待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资本爱影视,政策也爱影视。6月1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七部门下发《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将每年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5-10部有影响力的重点题材影片。该资金将采取重点影片个案报批的方式。此外,对电影制片企业销售电影拷贝(含数字拷贝)、转让版权取得的收入,电影发行企业取得的电影发行收入,电影放映企业在农村的电影放映收入,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免征增值税。

同时,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电影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金融需求特点,有效衔接信贷业务与结算业务、国际业务、投行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影企业上市,鼓励电影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集合信托和集合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为鼓励影院建设,可通过单独新建、项目配建、原地改建、异地迁建等多种形式增加观影设施,并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协议、挂牌等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政策。

政策红利是资本市场最钟爱的故事。红利落地,行业发展进一步快速向前,资本与电影或许会更亲密。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