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16日,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四家上市银行以及大量中小银行获定向降准资格,这也意味着相关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将下调0.5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获得定向降准的银行流动性压力将得以缓解,这也是业界盼望的差异化监管的一次重要落地。
银行业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差异化监管何来差异化经营。如今,监管层在存款准备金上的差异化监管也产生了明显效果。银率网数据显示,上周城商行与股份制银行发售的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仅出现小幅上升,其中城商行上升0.16个百分点至5.5%,股份制银行上升0.03个百分点至5.45%,国有商业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微跌0.02个百分点至4.82%。
而在去年年中时节,各家银行迫于流动性压力,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度增加。去年6月份发行的1-3个月期限的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较当年5月份上升0.65个百分点,而这样的火爆情景并没有在今年重现。
收益率飙高预期或落空
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上周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5.26%,较前一周小幅回升0.06个百分点,但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高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数量继续减少。
中小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低于6%,而国有大行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干脆徘徊在5%左右。
北京的周女士表示,“最近一段时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太低,和春节时比差得太远了,当时觉得买半年期以内的短期产品比较保险,谁知现在真是‘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后悔当初没有买中长期的产品”。
记者发现,在今年1月份发行的理财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都在6%左右,投资期限一年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更是高达7.02%。这样的收益率在现在显然变得遥不可及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告诉记者,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不是个别月份的偶然现象,今后恐怕将是常态,银行业的利率中枢不断下沉,资金面回归相对宽裕,资金供需结构的逐渐调整,都将使市场趋于平稳,未来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再飙高是正常的现象。
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认为,即使是目前较高的收益率还是受到年中考核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