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上海自贸区将有30条经验可复制推广
money.fjsen.com 2014-06-30 10:13:0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上海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上海自贸区内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践,注重的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体现的是简政放权的理念。这些制度和创新都可逐步被复制和推广,包括负面清单管理,以及运用信息公示、信息共享、信用约束、信用监管等手段促进部门协同、主体自律、社会共治等。

此外,据海关总署透露,从今年8月开始,上海自贸区内的14项海关监管创新制度将陆续在长江经济带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及全国海关范围内复制推广。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表示,到2014年第四季度,上海自贸区将形成约30条成功经验向全国复制和推广。

透明度和长度“两手抓”负面清单“瘦身”有道

对于2013版负面清单,外界曾存有“偏长”“不过瘾”的质疑。正在修订中的2014版负面清单,也因此传出将“瘦身”的消息。还有最新说法称,至少瘦身20%以上。但负面清单真的是越短越好吗?

在上海自贸区改革中,负面清单是备受瞩目的一项,这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尝试。在上海负面清单制度试验半年后,国务院要求逐步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广州已发布了3705项行政职权清单并上线接受社会监督,浙江省也要求全面开展政府职权清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等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只有监管思维得以转变,自贸区的试验田才能发挥出作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负面清单的设立,使过去一些桌面之下的‘潜规则’都成为台面以上的‘明规定’,有效增强了行政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成本和寻租空间。”

作为一种管理外商投资的方式,严格意义上讲,负面清单是两国谈双边投资协定时的附件,用于描绘本国对外资开放的整体情况。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是在不设定谈判对象的条件下主动发布的。之所以有这个创新,是为了我国在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前,进行一个大胆的试验,使我国在谈判时更有信心和底气。

有人认为,2013版负面清单仅是现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翻版。事实上,我国对外开放除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外,还受到很多部门规章限制。为了制定自贸区负面清单,参与者全面梳理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各种法规文件,其完整性、透明度远高于目录。

比如《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没有写上去的,理论上属于允许类。在实际操作中,允许类是一个模糊地带。像文物拍卖从目录看属于允许类,但实际上外资不能经营,因为《文物法》是禁止的。负面清单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