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调控始发力 经济转向新常态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依然表现出稳中有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基本态势。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分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还债高峰期,化解过剩产能面临诸多制约,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与房地产、产能过剩、政府性债务相关的金融产品违约风险开始暴露,实体经济的问题开始向财政金融领域传导,并影响市场预期。
1.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企影响经济发展后劲
金融资本“避实就虚”,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对融资成本敏感的房地产需求和民营投资带来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造成危害。
一是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等缺乏利率弹性的部门和利润水平较高的房地产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拉高资金成本。
二是银行理财产品、电子金融等金融产品及影子银行等市场化融资渠道快速发展,分流了资金,导致银行融资成本上升。
三是受存贷比约束和银行季末考核因素影响,季末、年末及春节前后等时点,都往往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飙升。
四是部分信托等理财产品面临兑付压力,风险升水提高。
五是管制利率低于市场利率情况下,在推进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回归均衡利率的过程也会引起实际利率上升。
上述因素表明,除了短期货币供给因素外,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是我国体制机制问题。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