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要闻 > 正文
不动产信息联网带来冲击波
money.fjsen.com 2014-08-18 09:11:57   来源:    我来说两句

如何兼顾隐私保护?

【条例规定】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登记的信息应当纳入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确保国家、省、市、县四级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不动产登记机构、不动产登记信息共享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不动产登记信息保密。有关国家机关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查询、复制与调查处理案件有关的不动产登记资料。

【社会期待】“房 叔”“房 婶”扎堆曝光,多是依靠网民“挖地三尺”。不动产登记能否成为反腐利器、让反腐装备“火眼金睛”?但同时如何兼顾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隐私?

【专家说法】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反腐不是立法出发点,尽管两者在客观上发生关联。参与不动产登记立法工作的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孙宪忠表示,不动产登记的本意是保护个人财产、不是剥夺,是市场机制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陈晟则表示,过去房地产是腐败官员获取和安置不法财产的重要渠道,现在条例明确既保护个人隐私,也保留办案查询渠道,这样实现对隐私和反腐的兼顾。

【记者调查】各地“房 叔”“房 婶”被曝出,主要原因是很多地方对领导干部个人事项申报不抽查、抽查不公开,也缺少对其申报内容进行抽查的手段。如果能够对领导干部的住房等不动产情况进行监控,可以起到很好的反腐监督作用。

能否遏制楼市非理性需求?

【意见征询】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与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海洋等部门审批、交易等信息应当实时互通共享。国土资源、公安、民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应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互通共享。

【社会期待】长久以来,查空置率靠“查水表”“数黑灯”,全国空置多少房屋土地,没有一个部门能说清楚,不动产登记作为调控的基础性、前置性长效机制,能否打破信息割据,让土地、住房这些基础信息不再是一团糊涂账,推动房地产税等相关机制,让调控如臂指使,不再雾里看花?

【专家说法】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珏林认为,不动产登记是房地产调控的基础性长效机制,政府在管理和制定政策方面可以有的放矢,能有效遏制楼市投机等非理性需求。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胡志刚指出,以前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手段只能靠简单的限购和限贷,但实施不动产登记制度以后,房源信息和房屋产权信息一目了然,能更好地对市场进行预估和判断。

【记者调查】西南财经大学一份报告称,2013年我国城镇家庭住房拥有率为87.0%,而住房整体空置率为22.4%,空置住房近5000万套,高于美国、日本、欧盟;国际机构瑞银估计中国城镇地区自住房比例为75%到78%。但这些报告公布后引发强烈质疑,认为缺乏权威性和准确性。

基层房管部门表示,对于房产信息登记仍然有基础数据整理和各方信息融合等大量基础性工作,现在不动产登记的重点除了确立机制,还要抓紧“补课”,先做到摸清底数、统一数据,管理部门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才能谈全国联网。(新华社北京8月16日新媒体专电/记者乌梦达、席敏)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