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开通后的机构“猜想”
回过头来看此轮行情的演绎,外资“点火”撬动了蓝筹行情,国内的增量资金推动行情持续演绎,而“资金效益”能否延续,将成为判断反弹行情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但沪港通渐行渐近的当下,一切似乎都很微妙的发生着变化。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近期A股大幅波动,加上沪港通启动时间日益临近,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看法出现分歧,香港市场上部分RQFIIA股ETF持续出现天量成交,一级市场也不再是一面倒的申购,多只基金出现连续赎回。
随着部分投机资金选择获利了结,A股ETF连续16周获资金净流入的情况戛然而止,那些流通性相对较差的RQFIIA股ETF首当其冲。
安信证券表示,沪港通开通后外资流入的实际效应弱于之前的预期效应,因此随着开通时点的临近或确认,短期套利资金流向上可能会发生变化。
“沪港通‘落地’后的资金流向,对于行情的走向,确实会有相当大的影响。”沪上一位绩优基金经理坦言,要做出提前预判很难,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关于沪港通的分歧,确确实实是存在的。乐观的人认为,这将会是行情的“新起点”,小牛市持续展开;而悲观的基金经理则认为,“政策”的意味会大于实际的效果,一旦推出之后,市场将“一地鸡毛”……
业内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坦言,经济的走向已经比较清晰,但很难预判“资金效益”能够推动股指上行到哪种程度。在其看来,10月份可能是投资的“一道坎”。其逻辑在于,经济数据本身并不好,而降准、降息也是小概率事件,目前市场对于沪港通的预期较高,但一旦不达预期,市场可能会有一波急跌。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则表示,10月份沪港通的推出,将继续构成上涨动力,重阳对于中级行情的判断没变。此前重阳认为,A股历史上发生过几次中级行情,其中典型的是2003年11月到2004年4月,从1300点的低位,一路涨至近1800点。如果简单对照,本轮中级行情可能将达到2700点。
“在当前市场的高位,获利了结、调仓换股或是一种更保险的选择。”前海旗隆基金悲观的预判,前期市场涨幅过快也促使投资者更多的是落袋为安,更多担心的是“煮熟的鸭子飞了”。在市场短期调整过程中没有撤离的投资者更多的是在等“沪港通”的实施,然而在未来“沪港通”实施的时候,不排除蓝筹股的再一轮暴跌。
但也有部分基金不惧沪港通预期落地带来的震荡,选择坚守高仓位。业内一位私募基金认为,沪港通有可能成为中国股市真正向上的拐点。在其看来,沪港通可以激发了个股的活跃度,使得市场流动性充裕,而且投资额度还有上调的空间。
博时基金[微博]股票投资部总经理邓晓峰认为,在“沪港通”实施之后乃至到明年,A股市场仍会处于一个较好阶段。如果房地产市场能够实现“软着陆”,国内蓝筹股将成为全球相对偏低的板块,进而可能带来外部资金的持续流入。明年上半年,如果蓝筹企业的利润没有出现同比下降的情况,国内蓝筹板块在全球市场中都会具备较大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