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互联网巨头“入侵” 消费金融成又一个“战场”
money.fjsen.com 2014-10-24 09:55:57   来源:北京晨报    我来说两句

“说开战恐怕还没到那种程度,中国市场还大着呢”

在“占领”理财、小微企业融资之后,互联网金融大军又开始向消费金融领域进军——这一阵地,即便是传统金融行业也并未有更深的涉足。不过,这并不代表是传统金融业放弃的领域,就在几天前,兴业银行与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及福诚(中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进入筹建阶段,已有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触网反击互联网企业的入侵。消费金融成了又一个“战场”。

互联网巨头“入侵”

今年以来,京东推出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款信用支付产品“白条”,进入消费金融领域,经过半年多的经验积累,如今京东开始将“白条”产品推广至校园客户群;7月,天猫也以“天猫分期”产品进入消费金融领域;9月,百度推出“百发有戏”,开创所谓“新型消费金融”模式……

这种景象并不让人感到意外。早在今年年初,腾讯、阿里等公司就已经开始胎动消费金融,并随即与中信银行等合作推出“网络信用卡”,但产品还未上线就遭到央行的叫停。

不过,这并不代表互联网金融不能“搅局”消费金融。京东“白条”就是最好的例证,不同于信用卡模式,京东“白条”是将货到付款的付款期限延长至30天。“这是商业行为,与信用卡的个人信用贷款有差别。”京东消费金融业务总监许凌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消费金融业务将成为京东金融五大业务布局中重要的一块。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马韬看来,互联网金融涌入消费金融领域似乎理所应当。“如今中国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强大,而网络消费也逐渐成为了消费的主流,加上前几年信用卡的普及,已经培养了消费者负债消费的习惯,电商来做消费金融也是顺应了消费者的需求。”而近几年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将互联网金融推向高点。“在有大数据技术之前,其实电商也想做消费金融,但却不敢。如今尽管大数据技术还未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但已经能够让电商获利了。”

传统金融企业加速涌入

今年以来已经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准许牌照。除了兴业银行与福建泉州市商业总公司、特步(中国)有限公司及福诚(中国)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兴业消费金融股份公司,今年7月,招行旗下全资子公司香港永隆银行与中国联通筹建“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在此之前,全国也只有4家消费金融公司在进行试点,分别为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中银消费金融公司、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以及捷信消费金融公司。

传统金融行业也在抢占消费金融领域。实际上,除了已经获银监会批复的上述6家消费金融公司外,包括湖北银行、徽商银行、重庆银行、西安银行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都在筹备中。消费金融已经成了银行业界抢占的主要战地。

实际上,消费金融仅仅在中国试点了4年。但在此前的试点中,消费金融公司不可以做跨区经营等限制让这些公司发展缓慢。就在去年底,银监会发布修订完善后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允许民资进入消费金融行业,同时扩大了其业务范围,这也让不少民资对此蠢蠢欲动。据了解,重庆百货、合肥百货等上市公司也开始搭上城商行,想进入消费金融领域。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入侵,不少已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也开始触网,希冀以此来反击电商的冲击。

据了解,今年2月1日,北银消费金融公司网上贷款平台“轻松e贷”上线,且北银消费金融公司还开通了手机版贷款软件;3月,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与腾讯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付通,携手试水互联网金融,双方共同研发的线上信用支付产品正式上线公测;今年获批的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也将积极探索和创新互联网运营模式。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