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股市不断升温,证券市场虚假信息不断出现。如“国美电器前实际控制人黄光裕将提前出狱”“证监会对公募基金投资创业板进行调查和窗口指导”等假消息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疯传,有些概念股票借机疯涨,有些股票则受累集体出现大幅波动。
虽然证券法等法律政策都明文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但是一些微信和微博自媒体、“网络大V”以及手机应用客户端,虚构上市公司假消息、传播证券监管假新闻,甚至杜撰降息等虚假宏观政策,对证券市场稳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黑机构”换“马甲”大量违规荐股
随着股市持续火爆,股民投资热情高涨,一些非法荐股、虚构上市公司信息、监管动态甚至编造宏观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频频出现,在通过传播各种虚假信息牟利的同时,干扰了证券市场,不少投资者也因此蒙受损失。
——“黑机构”换个“马甲”继续干。近年来,监管部门对网络上的非法荐股、仿冒合法投资机构的行为进行了整治,开出总共20多期黑名单。但一些非法网络平台仅仅更换了域名、名称等,换个“马甲”后依然活跃。
如中国证券业协会“非法仿冒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黑名单第24期”中曝光的“盛丰国际”,网站依然能够打开,仍在公开荐股;“荣欣股票投资T+0”,更名为“淐盛T+0”后不仅可以访问,还可通过电话、QQ等客服形式荐股,并且增加了另外的永久域名。
——借助手机客户端等新型渠道进行违规荐股。记者发现,手机app上相关应用近期大量出现。在“每日内参”“牛股王股票”等手机app应用上,存在大量违规荐股,或为没有合法资格个人提供荐股平台的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行为都涉嫌违反证监会规定,这类app的运营者增加了客户流量和关注度,但忽视了投资者的利益。
——一些微信公众账号直接编造、传播失实的宏观政策信息。在一些微信公众账号和微信群中,经常能看到虚假宏观政策的消息、段子。
这种虚假信息散播方式成本极其低廉,却能轻松获利。上海一家证券公司高管对记者表示,如果在交易时间发布利率调整的虚假信息,通过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可以通过杠杆瞬间获得高额收益。
证券虚假信息传播如何追责
多位专家表示,随着一些自媒体、公众号的兴起,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更为广泛。这些平台没有严格的发布程序,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有意兴风作浪。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一些证券市场的传言、谣言有时是投资者想象、预期或杜撰出来的,如果确实是虚假消息,就带有欺骗和欺诈性质,应该要追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对于故意造谣者,利用网上各种新型媒介传播手段制造、释放虚假消息,以操纵市场获取利益,必须要严格查处。
多位业内专家表示,此前的案例,基本是非法网络证券活动或造谣行为,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成股民损失才处理,但对违法违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大量获利的监管并不多。部分专家和法律界人士表示,“虚假信息入刑”等司法解释如何与证券市场监管相结合,仍有待进一步细化。在证券法正在修订的大背景下,新的证券法对此应有所回应,立法部门要针对虚假信息编造传播等行为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可诉性的法规。
(据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 2015-05-18须追查股市“虚假信息”的源头
- 2015-05-05福建省开展专项行动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
- 2015-03-24证券市场法律监管还应管风险
- 2015-02-04台湾推证券市场发展 台股涨跌幅将放宽至10%
- 2014-11-17沪港通今日正式启动 倒逼证券市场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