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率网昨突发停业公告 停业主因是公司不赚钱

2016-07-22 09:24:48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昨天,业界著名的金融信息搜索平台银率网突然发布停业公告,此消息出人意料,就在上周,银率网还向媒体发布了四份报告。专家表示,银率网停业很可能是由于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市场的现实不太适合,其盈利模式在中国很艰难。

  昨天,业界著名的金融信息搜索平台银率网在其官网发布停业公告称,将于2016年8月1日起停业。

  停业消息出人意料

  这个消息堪称意外,在此之前,银率网一切都很正常。上周五,北京青年报记者还像往常一样收到他们每周例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周报。银率网上周向媒体发布了四份报告,包括比较重头的“2016年上半年P2P市场分析报告”。银率网银行理财产品研究团队定期推出的研究报告以及点评热稿一直被媒体广泛采用。

  从员工反应看,这个消息也不在意料中。银率网挂出停业公告后,马上有员工在朋友圈中说:“美国总部一声令下,银率网无限期关门停业,我和小伙伴都下岗了,需要人的招呼一声。”

  停业主因是公司不赚钱

  银率网的母公司Bankrat是一家纽交所上市的个人金融产品信息服务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北棕榈滩,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Bankrate对全美、加拿大及中国5600多家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进行实时跟踪调研。

  根据官网资料,银率网2007年进入中国,2008年网站正式上线。目前银率网已经拥有国内第三方理财市场中首屈一指的理财产品数据库,涵盖银行理财、信用卡、利率、基金、保险、信托、黄金、外汇、P2P等领域,金融产品数据高达326,000多款,并提供190多种个人理财计算器的数据支持。

  从这些介绍和在媒体的曝光率来看,银率网已经在第三方理财市场取得龙头地位,为何还要停业呢?在表示惋惜遗憾之余,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银率网连年不盈利是美国母公司决定停止中国区业务的主要因素。

  赚买水钱负担高风险?

  银率网中国方面有关人士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表示,该公司在国内的业务收入主要以广告收入为主。有媒体报道,就盈利模式而言,银率网母公司精准营销收入(信用卡和保险类产品)占其收入的70%左右,硬性广告收入占比30%左右;而在中国,精准营销收入只占30%左右,硬性广告收入则占70%。

  公开信息显示,2015年银率网拓展了与银行的直销银行以及银行资管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用户可以通过银率网实现从筛选比较产品到官网购买产品的对接。

  同年,银率网与上百家P2P平台进行了数据对接,实时追踪平台发展情况,并定期发布专业分析报告。用户也可以在银率网查询、比对,找到适合自己的P2P投资标的,实现一站式投资理财。

  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定位于第三方金融产品搜索的平台普遍日子并不好过,一方面是日益增加的行业竞争压力、一方面是获客成本日趋上升、另一方面是仅仅赚着卖水钱,却在某些方面成为了这些金融产品的背书,负担着高风险。

  专家分析经营模式不适应中国市场

  不过,银率网官方并没有对外披露任何信息。有关人士昨天向北青报记者透露,停业决定是母公司作出的,具体原因8月份美国母公司应该会在季报中有所说明。银率网此次停业也并非破产或裁员,对员工的补偿会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银率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网站上各金融机构的广告,个人消费者使用其网站并不需要付费。昨天,北青报记者登录银率网看到,目前中信银行、广发信用卡、浦发信用卡、大麦理财等金融机构的广告还在醒目位置。银率网有关人士表示,发出停业公告前,已经与客户进行沟通,广告业务的后续事宜会按照中国法律规定妥善处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昨天点评认为,银率网停业很可能是由于其经营模式与中国市场的现实不太适合,其盈利模式在中国很艰难。对银率网这种网站来说,客流量是十分重要的。但中国消费者在进行投资理财时还没有上这种线上平台搜索的习惯,还是依赖于线下渠道的推荐。比如,买房的客户使用银行贷款一般会听从中介和开发商的建议,买理财产品更习惯于客户经理的介绍或身边人的推荐。相比之下,国外这种网站发展多年,消费者习惯已经养成,网站可以向合作的金融机构收费,形成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文/本报记者 程婕 图示制作/谢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