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旧栏目 > 期货专家 > 正文

假期猪来袭:猪价上涨趋势蔓延23省份

2017-04-06 16:56:5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或迎上行周期  

  “假期猪”来袭:猪价上涨趋势蔓延23省份

  每经记者 张雯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刚刚喘口气儿没多久的飞天猪价,又在元旦、春节两大节日推动下再度起涨。

  1月3日,全国27个省份中,有23个猪价出现上涨。其中,全国最高猪价出现在四川,生猪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

  在元旦假日期间,受市场鲜销需求增加提振,猪价上涨幅度加大,全国生猪均价逼近每公斤18元,全国13个省市的猪价涨到了18元以上。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商务预报”数据显示,从2016年10月28日起,到12月30日,全国白条猪批发价呈现一路上扬走势,价格从10月28日的23.4元/公斤,涨至23.94元/公斤,几近突破一公斤24元的“关口”。

  “元旦假期期间,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的涨幅出现了扩大,各省生猪出栏价格普遍上涨,河北、河南地区每公斤生猪出栏价格暴涨了0.7元,”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一轮涨势,主要是受到终端鲜销市场需求的提振”。

  疑问1:“假期猪”到底能飞高多久?

  元旦之后,全国多省份生猪出栏价格出现普遍性上涨。

  搜猪网统计信息及数据显示,1月4日,东北、华北地区出现生猪出栏价的整体上涨。而河北地区的雾霾天气,给生猪的交通运输带来不便,进而造成了生猪的收 购压力;华东、华中地区的生猪出栏价则呈现出稳中伴涨的态势,河南当地雾霾严重,屠宰企业收购困难,价格上涨,养殖户出栏积极性较差,市场猪源偏紧,加之 进入腊月消费逐步好转,对价格形成支撑。两湖及苏皖地区受周边市场影响较大,价格跟涨。

  “元旦过后,市场鲜销需求将出现回落。”冯永辉认为,“眼下假期行情已经过去,而北方杀年猪的旺季要在腊月十五以后才会到来,因此短期内提振猪价持续上涨的动力稍显不足。但是现在猪市普遍供应趋紧,屠宰企业有备货需求,总的来看,猪价预计将稳中伴小涨。

  与往年相比,今年更早到来的腊月与春节,也让生猪市场节奏改变。

  北京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表示,“12月最后一周即已进入农历腊月,进入腊月的时间比去年同期提前10天。由于提前进入腊月,白条猪的消费也提前进入腊月模式。所以日均上市量环比增幅明显,也超过了去年同期。”

  在刘通看来,“虽然环比肉价是上涨的,这种上涨实际上也是属于季节性上涨的,是消费进入旺季拉动的肉价上涨,总体上看,春节前的肉价会基本上维持目前的 价格水平,即便是有所上涨,上涨的空间也很小。特别是目前白条猪的单重普遍增重,留栏时间较长的毛猪在上市的白条猪中所占比重较大,这就压制了肉价上涨的 空间。”

  疑问2:猪价上涨是否推高CPI?

  元旦、春节在同一个月内“连连看”,目前猪价已经涨声四起,CPI能安稳否?

  商务部周频农产品价格指数显示,2016年12月前三周,蛋类价格环比延续下降趋势,蔬菜、禽类、水产品类价格环比都有上升,蔬菜和水产品类价格涨幅相 对较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农副产品数据也显示,12月中、上旬主要食品价格整体环比小幅上升。蔬菜类价格环比整体延续上涨态势,部分蔬菜价格涨幅超过 10%。水产品价格整体上涨。肉类价格有所回升,猪肉、牛肉、羊肉价格都有小幅上涨。蛋类和水果价格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 示,综合参考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已公布的数据进行测算,2016年12月食品价格环比在0.7%到1.3%之间,环比涨幅加大。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和石油 价格走稳回升,工业出厂产品价格加快上升,带动非食品价格环比保持微升态势,同比涨幅在1.8%到2%左右,比上月上升。12月翘尾因素降低至0。综合判 断,2016年12月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1%至2.5%之间,取中值为2.3%,与上月持平。全年CPI平均上涨2%。

  而猪价在2017年的走势,被多位专家认为将迎来上行周期,加上PPI的传导效应,物价整体或出现抬头的趋势。

  连平认为,2017年一季度猪肉价格下行周期可能结束,之后有所回升。由于生猪存栏量处于3.68万头的低位,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带动猪粮价格上升,猪肉价格在2017年将迎来上行周期。

  根据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预测,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CPI涨幅分别为2.0%、2.2%、2.3%和2.4%,呈现逐 季上涨的发展态势,2017年全年CPI为2.2%,比2016年略微增加0.2个百分点,依然处于温和上涨阶段;PPI分别为0.9%、1.5%、 1.9%和2.2%,2017年全年PPI为1.6%,比2016年增加3.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由负转正,通胀压力逐渐显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