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恒大累计捐资到位60亿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01-10 18:36:03  来源:湄洲日报  责任编辑:财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9日,贵州省扶贫基金会收到恒大集团捐赠的20亿元扶贫资金,用于帮扶毕节市实现精准脱贫。

据悉,恒大集团计划无偿投入110亿元帮扶毕节市1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目前已累计捐赠到位60亿元。

201512月,恒大集团响应党中央号召,拉开了助力贵州省毕节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序幕。两年多来,恒大勇担社会责任,不断探索,打造了精准扶贫的“恒大模式”,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多措并举打造扶贫攻坚的“恒大模式”

2015年隆冬,恒大集团第一批287名扶贫队员从恒大各分公司出发挺进乌蒙山,帮助深居丛山之间的贫困群众叩开了新生活的大门。

“扶贫队员多翻一座山,山里的贫困户就多一份脱贫的机会。”带着这样的信念和使命,两年间,恒大“铁军”跋山涉水,深入每一户贫困家庭,用“铁脚板”丈量出第一手资料,并纳入后方大数据库。通过精准分析比对,大方县59693户、176506名贫困人口在各乡镇的分布、贫困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分布……一目了然的数据,为制订精准帮扶方案、配套扶贫项目、精准施策打下坚实基础。

两年多来,恒大从全集团系统共选拔了2108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和扶贫队员常驻毕节市扶贫前线,派驻到县、乡、村,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工作到村、包干到户、责任到人。

结对帮扶毕节,恒大不仅出资金、出人才,更重要的是出技术、出管理、出团队、出思路。

扶贫攻坚的核心在于产业支撑,因地制宜的产业扶贫,是实现永久脱贫的基础。恒大集团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针对住在深山老林里面,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房子不遮风、不挡雨的贫困群体,恒大集团实施易地搬迁扶扶贫,结合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带产业依托的新农村,配套基本生活和产业设施,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得住”。

发展教育扶贫,是拔除穷根的关键。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恒大集团通过建学校、强师资、设基金,全方位补足当地教育资源缺口。另外,与清华大学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设立的恒大大方教育奖励基金,奖助优秀贫困师生。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脱贫举措,为毕节贫困群众搭建了幸福生活的新家园。

 

“整县帮扶”到“整市帮扶”的扶贫新路径

结对帮扶大方县两年,大方县城乡面貌已焕然一新,精准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援建的103个重点工程项目已全部竣工,其中,50个新农村、11所小学、13所幼儿园、1个奢香古镇以及完全中学、职业技术学院、慈善医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相继投入使用。肉牛养殖基地、蔬菜育苗中心、蔬菜大棚和大田基地、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等已投入生产,引进的43家上下游龙头企业已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帮扶模式,实现了供产销一体化经营,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聚力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20175月,恒大集团又进一步承担了毕节市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织金县、黔西县、金沙县、七星关区、金海湖新区和百里杜鹃管理区共63区的帮扶工作,将帮扶范围从大方县扩大至毕节全市。恒大集团再次无偿投入80亿,复制、推广帮扶大方县经验和做法,抓住精准扶贫的“牛鼻子”——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和就业扶贫,确保到2020年帮扶全市现有92.43万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7个月以来,共400万平方米的九个易地搬迁安置区所有楼栋已全面开工,331个蔬菜、肉牛等产业基地已开工,全市已培训47608人,推荐就业37485人。

日前,恒大精准扶贫模式入选了中国社科院《扶贫蓝皮书: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7)》。报告指出,在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全力推动下,当地党委政府和恒大集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扶贫领域开创了政企合作的全新模式,优势互补、高效协作,形成了强大的脱贫攻坚合力,创造了高质量的扶贫效率,是“国内甚至国际上公益领域中的一个创举”。

“不脱贫,不收兵”。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正处于“啃硬骨头”历史阶段。从“整县扶贫”到“整市扶贫”,恒大集团的帮扶不仅改变了贫穷地区落后的面貌,更通过市场化手段有机连接,建立起长效持久的扶贫、脱贫机制,为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新路子。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