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电子信息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服务加快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为做大做强做优福建数字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深化产学研协同,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 省电子信息集团旗下高端芯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均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持续的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必不可少。 数据显示,2021年,集团研发(R&D)费用近45亿元,占福建17家省属企业的45.7%,研发强度达6%;累计申请专利13728件,获得授权8084件。目前,集团拥有4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培育了一系列“独角兽”“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 练好“内功”的同时,集团也积极引“外智”,与国内大院大所、高校合作,围绕半导体、信息通信两大产业集群各细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探索多种模式的产学研融合。星网锐捷与中国工程院福建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福州大学、中科院物构所与福芯电子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链整合等多方面开展协同创新;集团与工信部电子五所等共同建设信创适配测试中心、信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探索国有企业创新平台运营模式,集团以成员企业电子信息应用技术研究院为“连接器”,在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上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华佳彩成功研制全新11英寸高清金属氧化物高色域艳彩屏;兴泰科技引领电子纸产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锐捷网络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级终端VDI、IT基础设施运维软件、Wi-Fi6产品领跑市场;升腾瘦客户机连续十年蝉联亚太市场份额第一、升腾威讯桌面云连续四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聚焦“两大集群”,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聚焦主业发展,集团围绕半导体和信息通信两大产业集群构建“实业军团”,依托资本、技术、人才三大核心要素驱动,构建了决策支撑、资本配置、资产管理三大平台,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生态。 通过高强度投入,集团围绕半导体产业集群已初步建立了覆盖设计、制造、封测环节的全产业链。晋华公司攻坚内存芯片“卡脖子”技术,持续提升产能;福联公司具备6英寸砷化镓射频芯片量产能力,填补了国内功率与射频芯片产能空白;兆元光电已经实现了120万片/月外延片和120万片/月芯片(2寸片)的总产能,芯片产销量名列中国LED芯片企业前茅。 星网锐捷在网络设备、通讯产品、视频信息应用等板块奠定扎实基础,成为中国数据中心交换机领域的头部企业,子公司升腾资讯数字人民币产品已在多个试点城市落地使用;福日电子积极布局智能音箱、平板、智能手表等领域,扩大消费电子代工竞争优势;合力泰专注研发5G材料及相关应用产品,触控模组、摄像头模组、电子纸模组出货量均进入细分领域第一梯队;云计算公司建设运营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超算中心(二期)正为“数字福建”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获得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称号;四创科技已成为国内同行业规模领先的减灾兴利信息服务提供商,业务覆盖27个省份的2100多个市县乡(镇);星瑞格、凯特科技正构建起以数据库、信息安全为主的信创产业体系,凯特科技的福建CA中心成为“数字福建”的骨干支撑工程之一。 培育产业生态,丰富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 集团持续响应国家新基建战略,加快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布局和建设,通过网络通讯与信息系统带动芯片、显示屏等基础元器件设计和生产制造,初步构建起“芯、屏、网”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同时深耕数字乡村、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数字赋能各行各业。 作为政府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导者,星网锐捷子公司锐捷网络推出的应用全融合解决方案获评“2022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展现出“端、网、云、安、维”五位一体数字政府底座建设能力。四创科技打造的乡村经营能力提升云平台已在全省建设20个样板案例,服务100多个乡村、300个商户,累计浏览量超500万。星网锐捷还推出集“金融、电商、快递、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乡村振兴助农终端解决方案,探索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集团与政府高效协同,以数字技术为基,筑牢疫情防控的“数字防线”。星网锐捷为全国70多个方舱医院提供整体网络支持,建设远程会诊探视系统、搭建云桌面办公环境;云计算公司运营的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商务云保障“福建健康码”“核酸检测预登记系统”“核酸检测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平台运转,7*24小时提供运维服务。 同时,集团鼓励各成员企业深耕优势领域,打造应急、环保、水利、气象等细分行业场景的数字化应用与运营服务体系,推进医疗、教育、交通、办公等领域“智改数转”。 “十四五”期间,集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的部署要求,深化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补短板铸长板,持续带动全省行业发展和进步,助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创新能力与自主可控能力双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