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振兴乡村产业关键在特色

2024-12-19 17:58:02 吴浩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从各地实践看,乡村振兴要打好产业发展的“持久战”,关键要在乡村产业发展上精准发力,打好特色牌。

我国地域辽阔,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不同的发展场景和路径模式。例如,内蒙古依托自然资源与地理优势发展农牧业,牛奶、羊肉、牛肉以及羊绒、饲草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粮仓”“肉库”“奶罐”和“绒都”,农牧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黑龙江依托冰雪资源优势发展冰雪旅游,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正是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地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也千差万别。乡村振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在充分认识自身资源禀赋的前提下,找准自身定位,瞄准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发力、久久为功,从而不断增强乡村的自我“造血”能力。

夯实农业根基。对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农业仍然是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这个大前提。关键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变。比如,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培育更多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现农业生产高端化、管理精细化、经营规模化、产业链深化、产品品牌化。推动“互联网+”,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乡村“土特产”卖得出、卖得好,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特色产业。打好特色牌,就要从差异化中找路子、拓展发展空间。乡村特色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地方打造“一村一品”,就是集中资源力量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但也面临规模小而散、产业链条短、品牌建设滞后、同质化竞争等问题。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向“小而精”“小而美”转变,关键要在乡村地区完善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服务等功能,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链,让更多农民参与到“链”中,共享发展成果。

推动融合发展。乡村产业发展“独木不成林”,要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找到特色发展之路。比如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乡村美景、美食、土特产、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加持,做得越有地域特色,越能赢得流量。重视特色乡土文化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吴浩)

(责任编辑:臧梦雅)

更多》产业经济

​AI+医疗:应避免“百花齐放”,“垂直深耕”才能行稳致远

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AI+医疗”的创新项目层出不穷,从诊断辅助到药物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