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保险> 行业动态 > 正文
农业险“圈地潮”起 行业版图正在改写
money.fjsen.com 2013-07-04 09:14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

  拼服务 营销风控更接地气

  除了产品创新的较量,如何在服务上更接地气、在经营上更贴市场、在风控上更精准,也是众险企思考的重点。

  “下一步,本公司将重点围绕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产品保险、主要畜产品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地方优势特色农业品种、农房保险等农村民生工程,做好相关保险配套服务项目的产品研发工作。”太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士表示,该公司充分考虑农业保险的特殊性,调整并完善了农业险经营管理的组织架构,对农业险实行事业部管理模式,未来将坚持农业险专业化经营发展方向,不断完善事业部管理模式。

  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在保险服务上,该公司将依托三农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加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发挥农网的窗口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三农发展中不断产生的保险需求;不断拓宽三农保险服务领域,探索依托手机短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农户提供气象、灾情、农情动态信息服务,延伸服务内容,提供增值服务。

  在长期摸索中,人保财险已初步形成了多个基层操作模式。比如,“以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为支撑,以乡村农业保险基层服务队伍为依托”的常德模式,推行承保理赔“两到户”;又如,充分依托地方政府组织优势的龙岩模式。在中央财政补贴的水稻、能繁母猪补贴外,地方财政对符合当地实际的涉农业险种进行补贴,实行农房统保,对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农业生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进行补贴,涉农保险产品达17个。

  高新技术手段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则是险企服务竞拼的另一个制高点。

  “出钱防灾,总比出钱赔付好,这是安华投资高新技术的出发点。”安华农业保险公司董事长刘志强说,估算农业受灾损失,一要量算受灾面积,二要测算受损程度,但在辽阔的中国农村土地上开展这两项工作并非易事。因此,为解决农业保险难以做到“精确承保”和“精确理赔”的问题,该公司研发了无人机。2011年,该公司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第一张也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的一张特许飞行证。“目前,AH-1型和AH-3型两种机型已经配发到全辖区,AH-19和AH-20等机型也已经进入公司正常业务序列。”该负责人称。

  据介绍,今年,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准备创新发展可搭载热成像设备的太阳能飞机,以保证对以火险为投保风险的标的物敏感热源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报警。目前,与此相关的热成像图已在研发阶段。

  “农业保险近年开始逐步盈利,吸引不少保险公司进入相关领域。我认为,保险公司应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将钱赚在风险管控和公司治理上。”刘志强表示。

  人保财险负责人称,该公司将积极推进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农业险承保理赔中的应用,推广DNA生物鉴定技术、RFID电子标识等新型识别技术在养殖险标的管理中的应用,扩大GPS、无人机遥感航拍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改版图 龙头企业后来居上

  正如刘志强所言,政策利好推动、盈利的逐步实现、市场规模的扩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进入农业险领域。本已遍地开花的农业险将以更快的速度阔步向前,但市场竞争的加剧或将改写现有“4+2”的行业格局,专业农业险公司和龙头财产险公司之间的角逐将更加激烈,而其他财产险公司追赶的步伐加快,占据的市场份额或将继续提升。在这场刚刚开始的农业险长跑中,领先与落后的交替或将持续上演。

  业内人士介绍,农业险在我国东中西部全面开花,经营机构数量大增,已不再局限于以往“4+2”(4家专业农业险公司,以及人保财险和中华联合2家财险公司)的格局。目前已有20多家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业务,今年4月1日到7月2日,就有15家财产险公司向保监会提出的农险业务申请获得批复。而随着未来市场规模的扩大,更多的保险公司将涉足农业险。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73.8亿元,同比增长28.1%。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240.6亿元,同比增长38.4%,保费规模居世界第二。同时,瑞士再保险发布的一份报告认为,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农业保险深度依然很低,远未达到其潜在规模,这意味着后续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预计在未来几年,公司涉农保险业务将呈快速增长趋势。”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说,经过几十年在农村保险市场的深度耕耘,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农村保险基层服务网络体系的全面建立,该公司的农网服务优势和地缘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涉农多险种协作机制将逐步完善。

  数据显示,2007年到2012年,人保财险累计为5.46亿户次农民提供了1.57万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累计承保各类农作物19.6亿亩,承保生猪及能繁母猪2.83亿头次,承保森林面积超过16亿亩。

  “1-5月,我们公司农业险实现保费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92.6%。最主要险种是中央财政提供保费补贴的种植业保险。”太平洋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而根据公开数据,太平洋产险2012年实现农业险保费收入4.73亿元,约占该公司总保费收入的0.68%。而今年前5个月,太平洋产险的农业险保费收入已经达到去年全年的76%。

  从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来看,除“4+2”格局中的企业外,太平洋产险、平安产险、中国人寿财险、阳光财险等公司都加速了农业险布局,上述公司最近3个月获准的农业险经营地批复分别为5项、4项、3项、4项,这意味着其可以开展农业险业务的地域范围正在快速拓宽。而4家传统农业险公司中,目前安华在北京、吉林等6省市经营农业险,安信农业险在上海、浙江和江苏3省市开展业务,国元农业险仅在安徽省开展业务,阳光农业互助在黑龙江和广东两地开展业务。

  从保监会审批情况看,这些企业也并没有获得新增经营地域范围。因此,从后续发展的角度看,在财产险公司的追赶之下,专业农业险公司能否持续保持自己的专业优势,并且将之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业绩,变数颇多。那些网点健全、保险业务全面的综合性财产险公司或将后来居上。

  “公司今年制定了未来五年的农业险发展规划,包括对产量、价格指数在内的创新险种将是农业险的重点。”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农业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农业保险有了明确的制度保障,未来农业险增长潜力巨大。

  种种迹象表明,在《农业保险条例》实施、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广涉农新险种等政策利好推动下,新一轮农业险“圈地潮”正在掀起,众多保险机构在区域拓展、产品创新等方面下“狠”功夫,力争尽快在农业险领域占据有利位置。

  业内人士建议,农业险要走出高风险、小农户的困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而保险公司要将政策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业绩,也要在产品设计、服务模式上更接地气。

  编者按:尽管近年来“三农”问题多次走进“中央一号文件”,但农业险多年来在保险业中一直处在跑龙套的地位。今年以来,一系列直接针对农业险政策的落地,监管层对农业险创新产品的报备等工作一路绿灯,这让专业农业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看到了蛋糕做大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走出“高风险、高成本”的困境,如何完善风险分摊机制,仍是摆在农业险公司面前的难题。(证券日报 冷翠华)

责任编辑:乔佳利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