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证券 > 券商观点 > 正文

不宜过度悲观解读偏冷数据

2014-09-15 10:26:24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陈诗逸  

□长城证券张勇

大盘上周在2300点上方强势震荡,虽然盘中振幅有所加大,但是每次总被买盘托起,调整有惊无险,上周五沪指仍然顽强收在2300点上方。从周末消息面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者普遍对此忧心忡忡。

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周期性行业调整势必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果经济硬着陆风险加大,政策稳增长力度会更大。管理层5月在视察河南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由此可见,投资者没有必要对经济转型期的经济数据过分看重,股市经过高位震荡后仍会继续上行,挑战本轮行情第二目标位2450点。

经济转型作用大于经济调整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8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远低于调查预估中值8.8%;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9%,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均低于预估的12.1%和16.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创下近六年低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亦创近14年最低。

前期公布的PMI数据、信贷数据以及价格数据,均表明8月份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显著加大,甚至出现了经济硬着陆隐忧。当然,经济下行的原因简单清晰,主要是产能过剩继续困扰制造业,房地产行业景气下滑严重影响了上游原材料以及下游消费行业。虽然多项经济数据下行幅度如此之大超出了市场预期,但是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对中国经济并非全是坏事,可以加速上游行业去产能进程,也可以推动经济转型进一步提速,关键是就业数据出现好转。

政策当前更加看重经济增长背后的民生与就业,“新常态”思维下宏观经济决策将更加“心中有数”,就业稳定将使中国经济更具韧性、更有潜力和回旋余地。纵观中国A股市场与经济相关性,总体上与经济总量关联度不高,尤其是中短期走势,甚至有可能呈现相反走势,经济冷、政策暖是相反走势的核心依据。

A股相对吸引力提升

虽然股市出现结构性泡沫,但是总体估值并不算高,A股相对于投资楼市或高收益理财产品性价比较高。

创业板指数经过近期大幅反弹,指数逼近历史新高,最新市盈率(TTM)已经达到了57.1倍,泡沫再次被吹起。但是再看看其他指数,并没有同步放大。上证综指与深成指的市盈率仍然仅有9.7倍与14.8倍,以沪深300为代表的蓝筹股的估值更加低至8.7倍,即使中小板指数已经创出年内新高,其市盈率也仅是32.2倍。由此可见,A股市场总体市盈率水平仍处于多年来的低位,泡沫仍然局限在部分成长股中。


与此同时,我们判断相比于投资楼市或者理财产品,股市的性价比更有优势。楼市连续上涨多年,如果与上证指数对比,房价相比于2007年涨幅至少在1倍以上,对应上证指数在12000点以上。如今楼市头部显现,不管跌幅多少,至少已经没有了赚钱效应,部分楼市资金开始转战股市。再考虑过去三年中异常火爆的理财市场,由于受到钱荒以及房地产繁荣的影响,理财产品过去三年一直是居民储蓄的首选,但是由于货币开始定向宽松,理财产品收益率水平大幅下降。同时,由于地产风险上升,高收益理财产品的风险随之上升。

总体来看,股市的估值洼地特征以及近期的赚钱效应,正在对越来越多的场外资金构成吸引力,并将推动股指进一步上涨。

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笔者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投资者要以平常心看待经济数据。偏冷的经济数据对中国A股市场的影响仍然是短暂的,幅度也较为有限,上证指数至多跌穿2300点后便会重新上涨,回到2200点以下几无可能。创业板指数可能波动会大一些,但也不是趋势性反转,创出新高仍然有望在年内实现。

在短期投资策略上,上涨过程中遭遇利空突袭,战术上仍需重视,可以适当部分兑现利润,静待冲击后的二次加仓机会。在投资组合建议上,可以适当提高防御性品种配置比例,如汽车、医药、食品饮料等。大型机构投资者也可以关注沪港通受益明显的银行、保险、券商等,低估值仍然是防御的利器。当然,题材股仍然是中国股市永恒的明星,其中航天军工、节能环保、信息安全、文化传媒继续不断各领风骚三五天,是短线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可以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