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证券 > 券商观点 > 正文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券商下半年息差收入大增

2014-10-17 09:36:55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陈诗逸  

⊙记者浦泓毅○编辑梁伟

借助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业务的迅猛发展,券商资本中介业务中的息差收入正在整体收入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受益于利率中枢下行及融资渠道多样化,券商融资成本今年以来明显下降。与此同时,券商融出资金价格保持稳定,息差逐步放大有望奠定未来券商盈利持续向好的基础。

本周有多家券商公布最新一期短融发行结果,票面利率多在4.5%以下。而在今年年初,券商通过短融券的融资成本通常要达到6%。单从短融券一项融资渠道看,券商融资成本下降非常明显。以中信证券为例,其在今年1月发行的40亿元短融券,票面利率达6.15%。而在本周完成发行的50亿元短融券,票面利率仅为4.4%,融资成本下降175个基点。

这个现象在证券行业中并非孤例。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年内券商短融券累计滚动发行已达3099亿元,而每月的平均发行利率呈明显的逐级下滑态势。今年一月,券商累计滚动发行短融券376亿元,按发行规模平均发行利率6.14%。2月平均利率即告下滑73个基点至至5.41%,3月再告下滑48个基点至4.93%。

之后,券商短融券发行利率在8、9月间稳定在4.6%左右,而本月已完成发行的短融券票面利率已降至4.46%。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券商次级债等其他融资渠道。国泰君安今年2月发行2年期15亿元次级债,票面利率6.3%。8月再次发行2年期次级债,发行规模放大至30亿元,票面利率则降至5.8%。

业内人士表示,券商融资成本下行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来年内货币市场基本处于适度宽松的基调中,近期央行又通过下调正回购中标利率等手段加大引导资金利率下行的力度,使得券商在市场中的融资成本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监管层在拓宽券商融资渠道方面建树颇多。证监会于今年2月取消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券的行政审批。日前交易所又开始试点证券公司短期公司债。同时,券商与银行围绕两融收益权、股票质押收益权开展的收益权交易融资也在行业范围内普及。券商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使得券商在融资时拥有了更多议价权。

在融资成本不断下行的同时,券商资本中介业务在收益端的价格却没有松动。据了解,目前两融的融资利率稳定在8.6%左右,股票质押融资的价格随期限和规模波动,但平均价格也在8.6%左右。若以短融券发行利率为衡量指标,这意味着与年初相比,券商在这两项业务中息差放大近70%。

据统计,上半年券商短融券平均融资成本5.12%,实现净息差收入68.8亿元,同比增长42%,对新增收入贡献度达19%。而从7月至今,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债权端已增长近六成,再考虑到息差放大因素,分析人士预期下半年券商净息差收入较年中环比增幅或将接近80%。

更多》产业经济

数据交易新纪元:从要素流通到价值重构

2025年4月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落下帷幕,进一步突出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