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子银行客户突破一亿户的那一刻,相信所有邮储人都激动万分。2014年6月25日,被定格为邮储银行业务发展时间轴上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天的到来比预想的要快很多。
2010年6月,邮储银行个人网银正式对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自此拉开了邮储银行通过互联网渠道服务客户的序幕。4年间,邮储银行先后推出了个人网银、电视银行、手机银行、微银行等产品,与遍布城乡的ATM共同构成了方便快捷、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纵横交错的电子银行服务网络。邮储银行用短短4年时间迎头赶上其他银行10年的发展步伐,电子银行客户突破一亿户的秘密武器是什么?电子银行的快速发展为邮储银行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带着这些疑问,本刊记者在邮储银行发布这一好消息后第一时间独家专访了邮储银行副行长曲家文。
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独具优势
邮储银行坚守普惠金融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但要做到“普之城乡,惠之于民”,打通城乡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势必挑战巨大。而电子银行业务则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可以说与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契合,是邮储银行线上线下一体化普惠金融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曲家文认为,电子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将为邮储银行拓宽普惠金融道路提供有力保障。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优先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希望能走出一条具有邮储特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道路。”曲家文进而表示,邮储银行一方面可依托中国邮政的庞大网络,充分发挥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先天优势,打造特色互联网金融。另一方面,也可将银行业务作为基础,整合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资源,依托邮乐网电商平台,全方位布局互联网金融。
邮储银行拥有3.97万个营业网点,以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视银行、电话银行、微银行等电子渠道,线下网点最多、线上渠道最全。依托这种网络优势,拓宽智能化、便捷化、立体化渠道服务可谓水到渠成。“我们通过专属产品、便捷服务及资费优惠等方式,优化客户体验,从而加速客户服务升级。”曲家文说。
农村市场移动金融业务空间巨大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从而对金融消费服务特别是移动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互联网快速发展,金融技术不断革新,互联网金融凭借其高效的支付优势,正逐步向县域和广大农村地区渗透。随着农村地区移动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居民的移动终端已十分普及,农民对方便快捷的移动金融服务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因此,农村市场移动金融业务空间巨大,也将成为消费、理财、信贷等金融市场的新蓝海。
那么,邮储银行如何能将电子银行触角延伸至广大的城乡客户群体?曲家文表示,邮储银行正在依托手机银行门槛低、资费优惠、操作简单等特性,不断拓宽客户覆盖,持续丰富业务功能,力求通过更加快捷、安全、优惠的金融服务满足客户使用需求。“我们充分考虑客户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手机银行产品,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如利用微银行覆盖社交群体;利用客户端覆盖智能和非智能手机客户;推出便捷版,满足外来务工及县乡以下客户群需要;借助万能卡覆盖偏远地区及资金需求量大的群体等。”当谈到丰富多彩的手机银行产品时,曲家文如数家珍。他还告诉记者,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功能丰富,除了基础金融服务外,还提供商旅服务产品以及手机充值、购买游戏点卡、电影票等生活服务产品,更加贴近客户生活,做到手机银行的全功能服务。
同时,曲家文也坦言,现阶段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金融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人口结构、文化水平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居民对非现金支付方式接受程度有待提高。此外,农村地区移动金融市场环境尚未形成,非现金支付受理场景限制了移动金融应用范围的扩大。
“为此,邮储银行十分注重对客户的引导和培养。”曲家文表示,邮储银行正致力于完善农村地区的电子银行使用环境。不仅率先在全国开展农村手机金融服务试点工作,还计划在有条件的农村网点推进无线网络覆盖。同时,邮储银行从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入手,借助“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向农民宣传移动金融业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逐步提升农村客户对移动金融产品的认知度。针对农村地区客户,邮储银行推出手机银行便捷版,优化移动金融产品各项流程,力求简化操作,提升服务易用性。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还积极培育养殖大户、乡镇企业人员、村委会干部、商贸业主等客户群,指导其使用移动金融服务产品,通过这些“意见领袖”辐射周边人群,从而推动移动金融的不断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