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保险 > 正文

建阳国寿风险提示:预防网络诈骗,共筑养老防护墙

2025-03-21 10:30:00 石凌云 来源:中国人寿  责任编辑:林华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老年人群体逐渐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点目标。由于部分老年人对新兴技术了解不足、防骗意识较弱,容易轻信虚假信息或落入陷阱。

一、网络诈骗针对老年人的常见形式

1.养生保健类诈骗。不法份子常打着“神奇保健品”“特效药”等旗号,在网络上夸大宣传产品功效,声称能治愈各种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通过一些看似专业的网站或者虚假的用户评价来吸引老年人购买,骗取隐私信息。有些还会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为诱饵,骗取老年人信任,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毫无效果甚至是危害健康的产品。

2.投资理财类诈骗。在网络平台上,不法份子向老年人推荐所谓的“高收益、稳赚不赔”的投资项目。甚至伪造一些官方文件或者虚构公司背景,让老年人误以为是正规的投资渠道。利用老年人对新兴金融概念的不了解,例如虚拟货币、区块链等,诱骗老年人参与虚假投资,最后卷款跑路。

3.冒充类诈骗。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电话或者伪造的公检法网站联系老年人。以老年人涉嫌犯罪为由,恐吓老年人将资金转移到所谓的“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查”,还有冒充老年人的子女或亲友,以出车祸、生病、交学费等紧急情况为由,要求老年人汇款。诈骗分子往往通过网络手段获取了部分家庭信息,使得诈骗更具迷惑性。

二、预防措施与应对建议

1.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子女或晚辈应定期给老年人讲解网络安全知识,让老年人了解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同时,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或者官方组织的网络安全讲座,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知识,包括如何识别不安全的网站、保护个人信息等。

2.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提醒老年人不要在不可信的网络平台上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对于需要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况,一定要先核实平台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网络链接,社交平台避免公开过多的家庭信息。

3.谨慎对待网络投资理财。告知老年人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都会有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天上掉馅饼”的高收益低风险投资。如果对某个投资项目有疑问,要及时向子女或者专业的金融机构咨询。

4.核实身份信息。当接到自称公检法机关或者亲属的电话或网络消息时,要教导老年人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对方身份。例如,可以拨打当地公检法机关的官方电话,或者直接联系子女、亲属本人,而不是按照诈骗分子的要求操作。提醒老年人注意电话或网络消息中的细节,如口音、用词、称呼等,诈骗分子往往会在这些方面露出破绽。

5.保持理性消费观念。让老年人明白养生保健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不要轻信网络上那些夸大功效的产品宣传。购买养生保健产品时,要选择正规的渠道和知名品牌。对于网络上的各种促销活动,老年人要保持理性,不要因为一时的优惠而盲目消费。

6.家人需要主动关爱。子女应耐心教老人使用手机的基本功能,帮助关闭不必要的应用权限,删除可疑软件,设置骚扰电话拦截。更重要的是,家人需要加强日常陪伴,关爱老人,避免部分老人因孤独或渴望关怀而被骗子“情感绑架”。

网络世界便利与风险并存,老年人不必因担忧诈骗而排斥使用网络,但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事要多查、多商量、守住钱袋子,安享晚年生活。(通讯员 石凌云)

更多》产业经济

数据交易新纪元:从要素流通到价值重构

2025年4月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落下帷幕,进一步突出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