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商行+投行”战略 《21世纪》:人们常说“三十而立”。站在新的起点,又面临新的竞争格局,兴业选择的转型战略、路径设想是什么? 陶以平:近几年,基于对形势变化的研究,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我们在新一轮五年规划中提出建设“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并举的经营战略,强调以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通过商行与投行的协同配合,致力成为优秀的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推动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 在转型路径上,一方面,继续巩固扩大商行基础。发挥企业金融的“龙头”和“引擎”作用,继续做大做强绿色金融优势业务,持续下沉服务重心,加大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打造“交易银行”,积极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升级银行传统支付结算功能;在进一步完善客户分层分类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和市场挖潜能力。夯实零售“压舱石”,巩固养老金融先发优势,深化信用卡业务事业部制改革,完善消费金融业务体系,培育增长新动能;持续加大零售金融科技投入,深入推进“织网工程”,快速提升线上服务水平。完善同业业务专营体制,以服务金融机构客户为核心,增强银银平台功能,加大结算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力度,打造资产交易流转平台。 另一方面,不断增强投行竞争力。充分发挥兴业长期深耕直接融资市场形成的牌照、业务、机制和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投行、资管等直接融资业务,推动社会资金直接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提供跨市场、跨币种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发挥研究领域的机制与人才优势,把握宏观大势、市场规律与国家发展战略导向,主动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方向,调整优化金融资源投入和配置,放大引资融智的效能。 银行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企业,依靠专业、合规致胜,为客户提供优质综合服务,帮助客户做大做强,才能获得应有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提出“商行+投行”战略的初衷。 《21世纪》:外界对兴业银行灵活的体制机制印象深刻,认为这是兴业的优势所在。兴业银行启动了新一轮战略转型,体制机制方面有何配套改革举措? 陶以平:体制机制的创新一直是我们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回顾过去的发展,我们之所以能够屡次踩准“关键节点”,除了具有敏锐的市场机会捕捉能力外,很重要的是保持体制机制的灵活,顺应外部环境变化在体制上革故鼎新,在机制上突破传统思维束缚,抓住机遇适变而变、因变而胜。 去年三月,配合战略转型,我们启动了新一轮体制机制改革。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组织架构调整基本到位,进一步“精兵简政”,其中分行内设机构数量总体压缩了约30%,实现了从产品主导向客户主导转变,从部门银行、条线银行向整体银行、流程银行转变,减少了管理层级,打破条线割裂,打通从承揽、承做、承销到投资对接、交易流转的业务链条,推动投研、投承、投销一体化运作,提升了协同联动和运营效率。 同时,配套的风险管理、计划财务、资源配置、考核评价等机制也不断健全完善,特别是在客户部门与产品部门协同配合、与新兴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等方面获得较大提升。 《21世纪》:兴业银行同业业务一直是市场的佼佼者,在监管新常态和商投并举战略下,整个金融市场业务如何保持“英雄本色”?资管业务在新规发布之后如何实现更大发展? 陶以平:我行同业业务起步早、基础好,且服务客户数量多、产品体系较为健全,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打通实体经济融资链条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近几年,由于整个市场扩容速度比较快,局部领域、部分业务品种上出现了一些“野蛮生长”的现象,潜藏了脱实向虚的风险。为此监管部门加强了对包括同业业务在内的整个金融市场业务的严监管,促进金融市场业务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拓宽实体企业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非常有必要。 兴业银行同业业务转型启动较快,2014年就按照服务同业客户、服务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三个”定位主动进行了业务结构调整,进一步简化交易结构,缩短融资“链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在资产端,主动调整业务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对接实体经济的资产类业务,突出表内贷款和标准化债券的构建。在负债端,控制同业负债占比,重在发挥其流动性管理功能,更加重视具有业务关系的结算性资金沉淀,提高同业负债稳定性。2017年同业资产减少了1400亿元,非标资产减少约4500亿元,表内贷款和标准化债券分别增加约3500亿元、3200亿元;今年上半年,非标资产继续减少约900亿元,贷款继续增加约2400亿元。 从长远来看,金融市场业务符合国家发展直接融资的战略导向,有深化服务实体经济的巨大潜力,经过这一轮规范治理后,未来依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金融市场业务作为兴业银行优势所在,未来依然是我们坚守的“战略高地”。我们将围绕实体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做好引资融智,进一步加大在债券、FICC、资管、托管等金融市场领域的作为。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商行+投行”战略的重要抓手、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重要载体,是金融市场业务的重要着力点。 今年资管新规出台,打破资产端的刚性兑付,对于兴业来说总体是利好,因为我们拥有资产价格发现能力和机构销售能力上的优势。我们正按照新规的精神和要求,加快产品转型,提升净值型产品的比例。截至今年6月末,我行净值型产品规模已达3367.66亿元,占比超过30%,今年末争取达50%。同时,我们要把投研能力打造成资管业务最核心的竞争力。下一步,计划发起设立全资资产管理子公司,按照独立运营、风险隔离的原则,着眼于提升资产构建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销售能力,形成全行集中统一的运营模式,创造更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