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时下,动动手指、点点屏幕,在指尖上办结简单的金融业务,已是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场景了。在银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银行智能设备投放量增加,离柜业务量大幅攀升。然而,伴随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智慧银行带给青年人生活便利的同时,却让不少老年人“望洋兴叹”。 响应适老化改造的呼声,福建农信先行一步,主动融入,积极探索,扎实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改造,以高度的责任担当回应了社会关切。 线下服务更有温度 对于到农信社、农商银行网点办理业务的老年人,农信员工一般用老年人听得懂的口头语、本地话为他们答疑解惑,这是全省农信系统网点常见的场景,也是不成文的习惯。 ▲ 长泰联社金融助理为卧病在床的老人提供金融服务 沟通仅是福建农信服务老年人的开始。早在2019年,省农信联社印发《福建农信营业网点转型总体规划》,引导各行社建立营业网点移动式服务机制,倡导柜员从“柜内”走向“柜外”,提供“面对面”的贴心服务。自推广“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服务模式以来,越来越多的金融助理携带移动自助柜员机为不便出行的老年人上门进行金融服务,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开卡、账户挂失、密码修改等多项业务的办理。福建农信还在村口小卖部、卫生所等交通便捷、人流密集的场所布设便民服务点,为村内老人提供现金存取款、转账、生活缴费、医社保缴费等10余项金融服务,使村内老人不出村即可办理基础金融业务。截至2020年末,福建农信便民点业务已覆盖全省超70%的行政村,客户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 作为全省农村服务网点最多的金融机构,福建农信积极响应省财政厅和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将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与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建设相结合的改革创新,成为首家获得省财政厅批准的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金融机构,打通老年人领取惠民惠农财政资金的“最后一米”。 ▲ 屏南联社金融助理在便民点为老年人提供金融服务 线上界面更加友好 在大力推进“与您更亲、离您更近”的线下服务的同时,福建农信积极推进线上平台的适老化改造。优化手机银行,将账户查询、汇款转账、定活互转、生活缴费等老年人常用的高频交易整合为首页,同时简化页面布局,放大页面字体,提升界面简洁度和操作流畅度,进一步降低学习成本,方便老年人学习操作。 ▲ 福建农信手机银行简易版 优化“福农e购”电商平台,注册时增加弹窗提示告知用户隐私政策,支持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商城登录方式,首次登录平台后,将自动保留用户登录信息,解决老年人重复登录,易遗忘密码等问题。 金融知识普及更加深入 源于服务,不止于服务。福建农信将普及金融知识做深做细。每年结合“3.15宣传日”“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组织员工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市场、进旅游区开展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宣传,在走村入户、送金融知识下乡的过程下,针对老年人细化宣传方案,通过集中宣讲、面对面讲解等方式积极向老年人开展对银行卡使用、网络支付、防范电信诈骗等安全金融知识的宣传,既提高老年人对新型金融诈骗的防范意识,又强化老年人对智能化应用的操作能力。例如,2016年以来,厦门农商银行创新“金融及文化服务下乡进村”活动,通过与厦门市金莲陞高甲剧团战略合作,每年为群众演出近百场,以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将“金融+文化”送进了乡村。在福建农信,这样创新方式普及金融知识,蓄力提升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水平,提升乡风文明水平的事例数不胜数。仅2020年,全省农信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12000多次,消费者受众2000多万人次,分发发布线下线上各类宣传资料数量200多万份,其中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多达2000多次。 ▲ 厦门农商银行送金融知识入社区 从传统的服务模式中突围,福建农信探索特色化老年人金融服务。莆田农商银行夕阳红主题银行是全省第一家夕阳红主题的银行,主要服务50岁-80岁的中老年客户。老年人在此不仅可享受宾至如归的金融服务,更可体验舞蹈健身、养生理疗、书法绘画、手工烘焙等,实现社群文化生活的需求。 ▲ 莆田农商银行夕阳红主题银行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服务老年人是一个长期的论题。“十四五”期间,福建农信将积极响应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贯彻新理念、顺应新形势、推出新举措、着力新作为,为老年人口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图/文 福建农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