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武平县象洞镇光彩村下了几场小雨,这个20年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村空气异常清新,白墙灰瓦的楼房栋栋林立,水泥硬化道路通到各家各户,村民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自武平联社实施银村共建帮扶以来,光彩村悄悄发生着“蝶变”,一幅幅设施全、产业兴、村民富、生活美的小康画卷徐徐展开。 这几年,光彩村依托“一果(百香果)一鸡(象洞鸡)”这一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绿色产业,把特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全国知名,通过“银村共建+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成立光彩果蔬专业种植合作社,种植黄金百香果600亩,实现产值500万元,帮助26户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0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银村互动、多社融合、能人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光彩村也因此成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革命老区重现当年的神采。 可谁又能想到,20年前的光彩村只是个人畜混居、粪水横流、稀泥烂路、村级债务缠身的贫困村。这样一个小山村,为何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变? 光彩村支部书记谢文明给出答案:“光彩村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除了抢抓机遇,更离不开农信的支持。因为有了‘金融活水’的灌溉,光彩的‘致富之花’才会结果。” “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党员干部” 光彩村位于闽粤交界处,在象洞镇的最南端,原来的光彩村山大坡陡,公路不通,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滞后、基层党组织不健全、人居环境脏乱差、村小组自治能力软弱……几乎贫困的所有特点,在光彩村都能找到。2018年3月,武平联社机关第一支部与光彩村党支部成立了联合支部,提出了“合力普惠金融,造福光彩百姓”的口号,共同谋划振兴光彩的发展蓝图,为光彩村注入了新鲜的党建力量。双方通过党建引领,建立共建联盟机制,发挥结对优势,定期交流研究基层党建工作问题。 同时,武平联社积极开展形势多种多样的银村共建活动,如不定期开办金融夜学、普惠大讲堂、金融风险防范讲座,举办惠民文艺演出、善款及帮扶物资捐赠活动,召开支部联席会议、小组会议、田间地头会议等,并借机广泛宣传各项惠民政策,宣讲精准扶贫励志脱贫故事,努力通过外部帮扶和激发内生动力“双轮驱动”,进一步提高该村党员积极性,共同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党建力量强,乡村才能振兴,在村银两支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光彩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武平联社又全力支持光彩村开启了创业扶贫的历程,通过修路架桥、开办合作社,打造旅游乡村名片。 “村里人有了金融的助理” “走得多了,村里的狗见着我都摇尾巴了。”武平联社派驻光彩村金融助理廖龙森说道。此时,他正与光彩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谢忠平在田间查看百香果长势,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景象也让他由衷地高兴。 “2018年底,我被选派到光彩村驻村,成为了金融助理,第一件事是遍访24个村民小组573户、2300多人,挨家挨户建档评级,想着村里的贫困状况,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回想起刚驻村时的情景,金融助理廖龙森原本舒展的眉头又皱起来了。交流不顺畅、出行不方便……在克服融入新环境面临的各种困难的同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廖龙森结合遍访、走村入户、村主干培训、金融知识宣传等形式,通过与乡、村干部以及农户交流了解各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问题,问情况听想法,同时对各专业合作社、贫困村农户、涉农企业建立调查档案,为进一步贷款扶持提供第一手资料,真正做到应贷尽贷,保证资金需求全覆盖,将金融服务触角延伸到光彩村的每一户、每个人。 “产业覆盖到家家户户” “哔!哔!”随着一声声哨响,光彩村的一处林地里,象洞鸡一窝蜂地争抢着盆里的美食,见到陌生人来,“咯咯咯”叫个不停。 光彩村象洞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福华介绍,象洞鸡是福建省的优良种鸡,其肉质脆嫩、香甜,闻名于闽西粤东,而且销量好,他手上的鸡苗订单已经排到了12月。他的合作社养殖象洞鸡也已达到了1万多羽的规模,入社的农户有近30户,其中18户原为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王福华就是武平联社支持的致富带头人。一直以来,武平联社以聚焦“三农”工作为抓手,支持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帮扶机制,优先向带动农户致富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通过串联产业链上下游农户给予整体信贷帮扶,同时企业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为农户提供就业机会,向农户提供种苗、鸡苗,免费培训种养殖技术,包回收,带动农户集体致富。 截至目前,武平联社向光彩村累计发放产业带动类贷款25户,金额175万元,累计发放“兴农贷”132户,金额1552万元,为新型职业农民、特色产业农户节约融资成本近300万元,向光彩村集体股份经济组织授信“福农·兴村贷”300万元。 山还是那座山,人还是那些人,但因为有了金融的“活水”,光彩村的发展未来可期。供稿丨武平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