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连江农商银行牢记初心使命,助力当地海洋产业振兴,夯实信用工程根基,激发农村市场要素活力,全面履行经济、政治、社会三大责任,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作用,高质高效助推乡村振兴。 截至3月末,连江农商银行资产总额17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13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95亿元,存款规模及市场份额位居全县银行业前列。持续增加涉农、小微贷款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当地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贷款90%以上投向涉农及小微、民营企业。 助力海洋产业振兴 做强蓝色经济 连江位于“海上福州”潮涌最前沿,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产值占福州市近70%,是著名的“水产大县”。连江农商银行立足本土优势,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助力海洋产业发展。至3月末,海洋渔业贷款34.37亿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6.08%,其中鲍鱼养殖生产超9.66亿元。 “坑园镇有近百户村民在广东省养殖创业,从事高密度虾塘养殖和鲍鱼育苗。”坑园镇某村书记说道。坑园社在金融助理驻村服务过程中了解到,在省外从事养殖的村民正面临着资金周转的难题。连江农商银行“党建+金融助理”急客户之所急,千里上门送贷,自驾远赴广东对养殖户开展现场调研,与当地村委干部、养殖户深入交谈后,结合客户的养殖规模、经营管理等情况拟定授信方案,进行现场办贷,为养殖生产注入“金融活水”。 “在3月份我们急需购苗资金的时候,连江农商银行为我们发放贷款,到了11月份,再将鲍鱼的销售款归还贷款,与鲍鱼养殖的周期完美匹配。每年可节省约25%的利息支出呢!”连江县坑园镇某养殖户说到。 原来,鲍鱼苗投放时间临近,鲍鱼苗价格也不断上涨,许多养殖户一时无法筹措到购苗资金。为契合鲍鱼养殖户贷款短、频、急等特点,连江农商银行为养殖户量身定制了一款鲍鱼季节性养殖贷款产品,采取“简化流程、批量授信”的模式,为养殖户提供购苗资金,并提供“上门送贷”服务,有效解决客户的燃眉之急,节约客户成本。 助力信用工程建设 让诚信有“价” 潘渡乡仁山村的雷守榕,是“信用村”的第一批受益者,20 万元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一年时间,40 余亩养殖场鸡鸭成群,订单不断。赵华良因为有“信用村”的金字招牌,自己开的二手车店,每天来看买车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为打造农村信用生态,连江农商银行与县委组织部、县信用办、县委文明办、县金融办联合开展“信用工程建设”工作。目前,已评定信用乡镇12个、信用村140个、精准客户建档户数9.26万户,信用户8.6万户,授信金额超40亿元。 连江农商银行紧紧抓住“信用工程建设”这个“牛鼻子”,下沉重心,以农户家庭状况为基本参数,结合金融助理、村居干部等多方评议,形成“信用红榜”,并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信用村共建会”,宣讲各类优惠政策,实现农村金融资源与需求缺口的同频共振,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截至目前,为19个共建村提供预授信共计9.3亿元,更提供开户、现场办贷、金融知识宣传等延伸服务,稳步推进精准建档、增户扩面等工作,把金融服务送到每家每户,将利民惠民的政策落到实处。 以信用工程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诚信宣传力度,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提供不同的利率优惠,最多可享受利率优惠10%,将文明风尚转化为实实在在“好处”,为村民创业增收提供一定资金支持,实现“诚信变钱花”。进一步强化农户“人人守信,共同致富”的观念,引导户户争当“信用户”,村村争当“信用村”,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助力村级资产融资 资源变资金 “一定配合信用社开展‘福海贷’等农村特色产权融资业务,做好政策宣导,让更多渔民的生产资料变现。”安凯乡乡长吴东厚表示。 “我已经做养殖很多年了,有时候发展生产就是差一点流动资金,听说不用找人担保,海域使用权就能为抵押,我赶紧向连江农商银行申请了贷款”安凯镇林养殖户说道。连江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当地党政部门,与县农业农村局、县海洋与渔业局、县供销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村级资产融资试点,拓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广度,以盘活海洋资源为切入点,对接“三资管理系统”,实现村级资产托管,推动“福海”系列信贷产品试点合作走深走实,为养殖户、企业提供以海域使用权为抵押的“海域贷”、海产品(仓单)质押贷、渔排贷等“量体裁衣”式信贷产品,为从事鲍鱼养殖户提供“养殖贷+渔排贷+海域贷”综合授信,为从事捕捞生产的客户提供“船网质押贷款+生产贷+油补贷”配套服务。截至目前,连江农商银行“五福”系列贷款余额超18亿元,有效解决靠海吃饭的渔民和船东资金短缺、融资难等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连江农商银行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对待、稳步推进”的原则,持续推广村级资产融资试点工作,将海洋优势变为“真金白银”,促进海洋产业自主有序流动,解决农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及农民增收问题,促进海洋渔业、运输业的发展,激活蓝色海洋资源,助力乡村经济内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