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的2022年漳州市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全市共112家企业报名参加。大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别。 研讨:寻找绿色创新之路 决赛前夕,主办方结合赛事举办“绿色能源+双创”论坛。专家学者围绕“双碳背景下的能源转型发展之路、创新之路”,深入探讨漳州绿色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培育以及科技创新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琦作了题为“我国核能创新发展及展望”的主旨报告。在他看来,发展核能迎来重要机遇。在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新能源体系结构中,核能将与水、风、光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共同实现协同可持续发展。漳州清洁能源发展多样化,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正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丰伟分享了漳州核电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创新工作。项目规划建设6台华龙机型核电机组,1号、2号机组均已开工建设,将在2025年建成投产。2020年,漳州华龙工程计划实施“创新·智造”联合管理模式,围绕智能化、模块化、自动化、先进材料等方面策划了20余项课题,现已有10项成果得到应用,为漳州核电工程提升安全、质量水平及缩短工期作出重要贡献。 角逐:吹响绿色智造号角 决赛企业中,不乏新能源、新材料以及新能源汽车的身影,这些绿色工业项目将投用于漳州乃至全国。 “商业化液态锂离子电池存在易热失控及泄漏自燃等安全隐患,因此安全、高能量密度的固态锂离子电池成为各国产业规划的要点。”漳州理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新能源企业,致力于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目前已有6项核心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创始人黄杰带来一款面向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相较于商业化液态锂离子电池,该产品形状灵活多变,可用于平板电脑、手机、可穿戴电子设备等,其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可实现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更长。 “最清洁的能源,当从大自然中摄取。”福建创流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上台演示波浪能万向动力机原理。随着海浪的肆意拍动,动力机吸收与转换,通过齿轮转动传送能量,进而发电。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工程建设材料技术体系十分迫切。为解决海洋工程海水腐蚀难题,漳州市海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推出一款海洋工程混凝土防腐新材料——铁铝酸盐水泥。该材料浸泡在海水中,耐腐蚀强度不减反增,能够极大提升海洋工程结构的耐腐蚀性能。目前已在南极考察站、机场、高铁以及漳州核电华龙一号工程中进行示范应用。 福建升大涂料有限公司的环保水性瓷砖漆、福建绿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海草提取物制成卡拉胶、福建省百得利实业有限公司研发出无毒可降解的环保皮革等,也在本次大赛中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