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资讯 > 正文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2022-09-09 17:37:51 敖 蓉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10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重大成就,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张亮丽的民生成绩单呈现出社会保障事业10年间砥砺前行的基本面貌: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2年6月的10.4亿人、2.3亿人、2.9亿人。同时,609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99%以上,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更公平、更可靠、更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正托举着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制度建设成就卓越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

今年1月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启动全国统筹。这是近年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历经县级统筹、市级统筹、省级统筹,一步步向前迈出坚实步伐的见证。人社部门紧盯群众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紧盯制约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硬骨头,不断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

“坚持国家顶层设计,做到全国一盘棋”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改革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广的时期。

——统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职工养老和居民养老两大制度平台,实现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让城乡居民能够跨地域、跨制度享受养老待遇;

——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战略储备稳步增加,中央层面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总额超过1.68万亿元,健全基金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市场化投资运营运行平稳,为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累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建立健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仅2021年,东部发达地区就拿出1768亿元,拨付给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省份,有力缓解了社保基金收支的区域结构性矛盾;

——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进一步凸显;

——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种补充养老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大力发展商业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今天,我国已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32届全球大会授予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以表彰中国政府凭借强有力的政治承诺和诸多重大的管理创新,在社会保障领域特别是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以及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

服务经济平稳运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不仅有效改善了人民生活,更为经济平稳运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2020年至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社会保障积极发挥经济运行“减震器”“调节阀”作用,推动社会保障政策与其他领域政策协同联动,紧紧围绕保市场主体、纾困中小企业、稳定和扩大就业,既为群众生活中遇到的生老病死等常规风险兜底,又能应对难以预料的非常规风险。

社会保障具备一定的经济运行逆周期调节功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自2015年实施以来,经过多次调整优化,积极适应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变化,先后6次降低社保费率,5项社保总费率从41%降到33.95%,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2019年,为落实技能强国战略,人社部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支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今年,为全力稳经济、保就业、保民生,社会保险方面实施了“降缓返补”一揽子政策。历经疫情的反复跌宕,中小微企业经营者们公司账户里新流入的一笔笔纾困资金让他们长舒一口气。小店主们正重拾信心,再谋前路。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今年以来,纾困政策升级提速,为市场主体雪中送炭。1月至7月,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负超过1000亿元。尤其是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和通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等17个困难行业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费,共缓缴494亿元,60多万户企业受益。

既“供氧”又“输血”,解困之后再拓岗。在失业保险方面,新增的留工补助政策实施3个月以来,向291万户企业发放补助资金135亿元。这笔资金既用来鼓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还激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企业招用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参加失业保险的,可以按每人不超过1500元的标准,“免申即享”获得一次性扩岗补助。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走进各地社保服务大厅,总能看到这12个醒目的大字。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可办理的社保事务内容越来越丰富,还能就近办、线上办、快速办。

一张薄薄的社保卡寄托着浓浓的民生情。如今,它变得越来越“厚重”,越来越多的功能方便着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新生儿社保卡申领与出生医学证明、户口登记等可以“一链办理”,求职者可以在社保卡上登记参保、领用职业培训券,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申领失业保险金或失业补助金,老年人通过电子社保卡“刷脸”方式就能进行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城乡居民在“卡来卡往”中切实感受到更便捷、更充分的民生服务。截至6月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6亿人,其中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超过5.75亿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政务服务平台已开通54项“一网通办”服务,开通340余项属地化特色服务。

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保障能力也在持续增强。为了让群众的养老钱实现保值增值,10年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稳健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战略储备稳步增加,基金管理监督和风险防控体系不断健全。从运营情况看,截至2021年底,养老基金委托合同规模超过1.51万亿元,年度投资收益额630多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2600多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接近6.5%,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促进了基金保值增值。从财政支持看,中央财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助力度持续加大,今年达到6500亿元规模,并重点向西部地区和老工业基地倾斜。从长远储备看,截至目前,基本养老、失业、工伤3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9万亿元,全国社保基金战略储备超过2.6万亿元,保证了社保基金可持续发展。

伴随着基金规模越来越大、涉及人群越来越多、管理链条越来越长,社保基金安全管理风险防控水平也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人社部门完善政策、规范管理、严格内控、强化监督,不断加强社保基金管理。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出台,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社保基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各项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守护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

2012年以来,人民群众的待遇水平得到稳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从82元增长到179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约4000元。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当前,我国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应以坚持不懈的韧劲,全面推进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