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新生活,谨防不法中介套路陷阱

2023-09-15 08:30:00  来源:福建省信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林华黎  

“基金亏损谁担责?”“已购买的保险和自己预期不一致如何处理?”当消费者遇上金融纠纷,难免因为摸不清其中“门路”而手足无措。

福建省(不含厦门)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从2022-2023年度化解纠纷的实践工作中精选十大调处典型案例,通过“福建省信和银行业保险业消保中心”公众号和东南网财经频道“福建省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消费纠纷多元解纷2022-2023年度典型案例”专题展示。

案例涉及基金、贷款、信用卡等舆论热点和纠纷重点,旨在进一步落实三部委《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精神,通过强化典型示范效应,加强社会引导宣传,提升各银行保险主体服务大众水平,普及金融知识,增强消费者金融安全意识,防范金融消费风险,共同构建和谐健康金融生态。

【引言】

2022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提出银行保险机构应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高质量扩大新市民金融供给,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年多来,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围绕新市民客群的需求特征,提供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产品和服务。新市民有金融需求,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咨询,警惕不法中介的套路陷阱。

【案件背景】

夏某,2021年来福州创业开办了餐饮连锁店,是典型的新市民人群,在经营期间因人生地不熟又急需资金,于2022年6月花费6000元手续费通过中介向福州某银行办理了小微企业贷款30万元。中介告知其贷款资金可以使用三年,只需每年到期办理一下转贷手续。一年后由于疫情原因,部分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夏某无法按期还款,也无法按当时中介承诺的办理银行续贷手续,导致贷款逾期,影响征信,也影响了正常经营。夏某新生活遭受严重打击,于是现场到访福建省信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消保中心),希望能与银行协商延期还款方案并减免逾期息费。

【案件分析】

消保中心接到夏某投诉后非常重视,立即将投诉转办银行,并指派调解员保持与银行的沟通协调。经银行方核实,夏某所办理的贷款是一年期贷款,到期若要转贷,需先将款项全部结清后再重新申请办理。但不法中介误导夏某贷款总期限是三年期的,每一年贷款到期只要签字就可以进行转贷,以至其未能及时筹措资金办理正常的到期转贷手续,导致贷款逾期,产生不良征信信息。

银行方在消保中心调解员的介入协调下,行领导也十分重视这起投诉纠纷,表示金融机构近年都在提高对新市民的服务能力,银行也出台了一些针对新市民的政策措施。该银行随后及时联系夏某协商后续解决方案,表示将尽力提供行内的优惠政策和相关金融产品,助其渡过难关。最后双方在消保中心助力下达成了和解。

【风险提示】

外地人口通过就业、创业、教育等方式转入城市成为新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新市民初到异地创业经商,在面临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由于人生地不熟、缺乏金融知识,容易受到不法中介的诱导,从而造成财产损失和征信影响。新市民在接受金融服务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学习金融知识,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

金融知识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有力武器,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举办的金融知识教育宣传、反诈知识宣传,是提升丰富金融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市民应当加强学习,防范不法中介虚假宣传。

二、选择正规机构服务,认真审核合同信息

如有金融业务需求,应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和办理,确需中介服务的,需审核中介机构资质,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办理。办理贷款时,要认真审核合同内容,看清贷款条件,利率费用,贷款期限,还款要求,风险提示等重要信息,谨慎签字和授权,按约定使用贷款。

三、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在办理业务时,不随意透露身份信息和银行账号等个人信息,需要提供证件信息时,在复印件上备注实际用途,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财产损失。不轻易登录不明网站和链接,不轻信自称是某金融机构的陌生来电,防范被骗取资金的风险。

四、合理合法维权,做理性金融消费者

因购买或使用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发生争议的,可即时向办理业务的金融机构反映诉求,如未能与金融机构协商解决纠纷,可以拨打消保中心全省统一消费维权热线968133进行咨询、投诉或申请调解;对处理结果仍不满意的,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问题。切勿轻信“代理维权”的非法机构,否则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征信污点、财产损失等更多的风险。

(福建省信和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