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福建财经新闻 > 正文

对渡交流 互利共赢

2024-06-11 17:58:01 刘益清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一湾浅浅的海峡,两个古老的渡口。

蚶江和鹿港,就隔着台湾海峡,遥遥对望,悠悠对渡,曾经演绎着多少美丽的故事。

渡口和舟楫,让浩渺的海域不再遥不可及。从此岸出发,每一个彼岸的渡口,都可以是舟楫的梦想,都可以是驾乘者的诗和远方。

宝岛台湾,自古离不开大陆母亲的怀抱,自古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时,东吴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抵台湾,其时宝岛曰夷洲。

隋代,台湾名流求。公元610年,隋炀帝派武贲郎将陈稜带领一万部队,跨海远征台湾。

元朝曾设澎湖巡检司,正式对台湾和澎湖进行管辖。

明末,荷兰殖民者窃居台湾。1662年,民族英雄、福建南安人郑成功挥师东渡,一举收复台湾。

1683年,晋江人施琅平定台湾,结束两岸分治局面,实现中华一统。1684年,康熙帝决定将台湾纳入大清版图,并在台湾设置一府三县,隶属于福建省,同时取消海禁,使两岸民众自由往来交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也加速了台湾步入新的发展轨道,有利于东南海防的加强。

江山一统,海禁取消,两岸人员舟楫互通,往来日趋频繁。清乾隆期间,蚶江和鹿港,逐步成为官方指定的两岸对渡港口。

石狮市蚶江镇前埯村,竖立于残垣断壁之中的石碑十分醒目,碑额阴刻篆书“新建蚶江海防官署碑记”十个大字,碑文翔实记录了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蚶江与鹿港对渡的往事。碑上记载:“蚶江为泉州总口,与台湾之鹿仔港对渡……大小商渔,往来利涉,其视鹿仔港,直户庭耳……”海防官署设立后,作为闽台对渡的枢纽,蚶江港成为“泉州总口”,统辖当时泉州一府五县的对台贸易,包括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成为大陆对台通商的中心港口。沉寂一时的蚶江港再次兴盛起来,《蚶江志稿》载:“大小商渔,往来涉利,利之所在,群趋若鹜。”对渡期间,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地的商会纷纷在蚶江设立商行,从事两岸商贸。台湾鹿港,也因为对渡的带动,发展成繁忙的港口,被誉为“繁华犹似小泉州”。

对渡交流兴起后,随着人员货物往来频繁,还逐渐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对渡文化,成为闽台海洋文化的一朵绚丽浪花。海上捉鸭、海上泼水节、熏茱萸、浴兰汤、送王船祈平安……这些习俗,具有鲜明的闽台地域特征和浪漫主义色彩,很文艺,也很接地气。

一块对渡碑,千载两岸情。台湾80%的汉族人口,祖上来自福建。对渡的历史,恰恰彰显着闽台民风相契、民情相通、民心相连的历史。

自古以来,两岸一家亲,是跨越滔滔海波的主旋律,同源同根、血浓于水的关系,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直至1945年光复),但台湾与大陆的往来,从未间断,台湾民众心系祖国的情怀,从未消失。改革开放后,台胞到大陆寻根谒祖、投资兴业的热情,渐成热潮。

对渡是历史的产物,也有历史的局限。但历史的车轮,总将滚滚向前。1989年5月6日,在两岸由于特殊原因人为隔绝近40年后,搭载200多名台湾渔民的20条台湾渔船,冲破重重阻隔,来到“妈祖故里”湄洲岛进香。

1997年4月,福州、厦门和高雄间的海上试点直航开始运行。

1995年12月、1996年8月,澳门航空、港龙航空分别开辟澳台、港台航线,实现大陆经澳门、香港至台湾“一机到底”的间接通航。

2008年12月15日,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正式开通启用,民航上海区域管制中心与台北区域管制中心首次建立两岸空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标志着两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双向、全面空中通航变成现实。当天出版的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50年,讨论了20多年的两岸大三通,正式从这一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上述种种说明,海洋是沟通的舞台,而不是阻断你来我往的渊薮。跨海往来,民心思通,任何人为阻挡交流的做法,都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在漫长的岁月中,闽台人民在同一片海域生产生活,拥有共同的语言、风俗和文化信仰,如妈祖、清水祖师、保生大帝、广泽尊王文化信仰等,这些文化信仰,契入闽台信众的心灵深处,成为共同的精神纽带,维系一代代人守望相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而携手奋斗。

浅浅海峡,很宽也很窄。愿绽放不息的浪花,为两岸的和平与幸福,为中华的统一与兴盛,永远欢歌吧!

更多》专题聚焦

中国人寿福建视窗

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是中国人寿在福建寿险市场的分支机构,中国人寿福建省分公司一贯奉行“成己 …[详细]

更多》中国人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