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竹编老李头”出圈记

2024-08-16 18:08:16 赖永峰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在盛产竹子的地区,传统手艺人将竹子编织成一件件精致的生活用品或值得收藏的工艺品,传承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随着直播电商行业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开始尝试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展示精湛技艺、弘扬传统文化。其中,“竹编老李头”在短短几个月迅速走红,受到众多年轻人喜爱。

“竹编老李头”叫李年根,今年65岁,是江西省新余市市级非遗项目洞村竹编第五代传人。受做篾匠的伯父影响,他从小就对竹编产生了浓厚兴趣,9岁跟随伯父学手艺,15岁自立门户,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篾匠。

竹编是一门细致活。毛竹要经过锯、刮、片、分、理、抛、浸、染、晒等若干道工序后,才能进行构思编织,每道工序都必须一丝不苟。过去,从提篮、箩筐、背篓,到簸箕、米筛、篾席……家家户户想要用到这些生产生活用具,都要请手艺好的匠人帮忙赶制,那时李年根常常从白天一直忙到晚上,甚至点灯熬夜干。但随着时代发展,塑料、不锈钢等各种材质的日用品逐渐被广泛使用,竹编这一传统技艺日渐衰落,老匠人纷纷转行,年轻人也不愿意学。

面对现实困境,李年根也曾考虑外出务工,但思量再三,还是选择了坚守。“竹编是我们这里的传统手艺,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作为传承人,我不能让这门手艺断掉。”李年根说。

一次与人聊天时,有人建议李年根在互联网上展示竹编手艺,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拍摄了几个编织竹编产品的短视频。没想到,这些短视频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李年根在网上“火”了,被网友亲切地称为“竹编老李头”。

在李年根看来,真正“火”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流传下来的竹编手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李年根开始尝试网络直播。“感谢各位朋友的关注、点赞,这是一款纯手工椭圆提篮,材料用的是老竹子……”直播间里,李年根编着竹篮,徒弟马彪在一旁讲解。只见李年根手握篾刀推动约1厘米宽的竹青片,刀锋轻微抖动,数米长的竹片被分成2根、4根甚至更细的竹丝。再经过抛光、打磨之后变得光滑圆润的竹丝在李年根长满老茧的指间前后翻飞,一个提篮逐渐成型。

“现在我和师傅基本天天都做两个小时直播,介绍竹编的历史和文化、回答网友的各种问题、接一些竹编制品订单。”马彪告诉记者。

以假乱真的竹编西瓜、精致时尚的竹编拎包、结实耐用的竹编筐篮……网友提出的不同制品需求,无论是新奇有趣的,还是延续传统的,李年根都尽量满足。“对于我来说,只要拿起竹篾,万物皆可编织。只要认真去做,好的东西总有一天可以被看到。”李年根说。

编织竹编产品、直播互动、拍摄视频……李年根每天忙碌而充实。通过电商渠道,李年根的竹编制品每个月销售额都达上万元。

随着竹编生意越来越红火,李年根带动周边的竹编手艺人共同致富。“过去,我们把竹编制品挑到街上卖,卖不完又挑回来。现在直播销售,不需要讨价还价,根据订单下料编织就行,十分方便。”李年根说,由于竹制品环保健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一些老篾匠重拾手艺,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为了推动非遗技艺传承和发展,洞村乡政府给李年根提供了面积3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李年根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竹编。希望多带几个徒弟,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把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通过我们的努力,让竹编手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