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福建财经新闻 > 正文

低碳园区,“绿色赛道”奔跑

2024-08-23 16:53:16 廖丽萍 戴敏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远眺图(资料图片)

满目青山绿,产业焕生机。8日,走进坐落于清源山麓的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的3D金属打印生产车间正火热生产——26台3D打印设备高效运转,只见星火闪耀,原材料金属粉末在激光下瞬间融化,再经氮气吹粉凝结成形,每次凝结的厚度仅0.4毫米,经过数百上千层的精细堆叠,一双鞋模具逐渐呈现眼前,效率比传统模具生产方式提高了60%以上。

泉州是我省最大的纺织鞋服产业集聚地、全国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然而,鞋模具加工的传统工艺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产生大量的金属废品,造成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同时,鞋模具咬花酸腐蚀工艺可能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危害,酸液处理也加重了环保工作负担。

去年11月,河钢集团旗下河钢工业技术控股子公司——大河数智(泉州)增材技术有限公司落地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打造河钢数字化增材制造基地,通过建立国内首个金属增材数字化平台及3D金属打印服务全生态链系统,助力鞋服、机械装备、水暖卫浴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金属3D打印的生产过程只消耗电能,通过光伏等绿电的使用,除存有微量的钢渣外,近乎‘零污染’。”公司总经理王磊说。

今年3月项目正式投产后,公司产能快速提升,目前已经与当地多家知名鞋服企业开展合作,并且研发推出模具回收循环利用技术,通过回收企业使用完的模具作为金属原料再生产新款鞋模具。

产业追“新”逐“绿”,既是以新技术、新模式为产业赋能,也是瞄准绿色经济,在新赛道上做精做细、加速奔跑。

深耕分散式污水处理这一细分赛道,福建省蓝深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用10余年的时间逐步成为行业领跑者。

村镇、景区、寺庙、高速公路服务区,这些应用场景的污水处理具有点多、面广、较分散特点,是污水治理的毛细血管。但是,这类场景的污水处理建设运维难度大、投入高,成为治理堵点。

“行业痛点往往是发展机遇。”福建蓝深环保技术总工许华诚告诉记者,切准分散式污水处理细分领域,企业一方面通过工艺和技术优化,降低设备投入;另一方面,建设数字化平台降低运维成本,实现建管一体化,最终“啃”下了行业“硬骨头”。

如今,福建蓝深环保主营“污水处理设备”和“蓝深大脑”两大核心业务。企业自主研发的“蓝深大脑”污水处理智慧运营平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涵盖项目设计、采购、施工、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完成从污水处理到智慧运营的全链条管理。(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提升产业的含‘绿’量,不仅有助于产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园区招大引强的有力抓手。”泉州市丰泽区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陈胄说,以绿色经济为发展方向,园区积极挖掘应用场景,通过场景招商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去年,在与武汉优炜芯科技有限公司招商洽谈过程中,丰泽区聚焦优炜芯科技在深紫外线消杀方面的技术优势,提出携手泉州水务集团拓展二次供水的深紫外线消杀业务的想法,最终成功推动项目落地。

今年6月,泉州水务集团与优炜芯科技携手成功研发并落地国内首套大流量紫外发光二极管(UV-C LED)二次供水泵房专用紫外线消毒器,打破了使用传统汞灯杀菌在二次供水领域的应用,相较于传统汞灯,其在环保、高效、精准、节能和安全等方面具有多项优势,推动传统水处理行业的技术革新。

“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抓手,我们积极推动产业和生态融合发展。”陈胄说。比如,在园区公共配套方面坚持集约建设,减少企业重复投入,同时通过园区内云街连廊的设计实现人车分离,鼓励园区内绿色低碳出行,并把绿地公园纳入园区范围,作为休闲生态区。在能源建设方面,积极布局光伏和储能,实现能源削峰填谷。

盘活低效用地的创新改革也成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绿色集约发展的亮丽一笔。

“我们建立定期调度、高端智库、政策支撑、政金携手、数据监管等机制,有效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增加建设用地供给。”泉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珏介绍,通过全面整合周边低效用地,加快“工业上楼”,推动产业园空间高效利用,产业能级提升,高端要素集聚,打造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