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财经频道 > 财经时评 > 正文

孩子不是家长的提“现”木偶

2024-09-27 18:20:39 张悦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林华黎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网络平台上不少以儿童为主角的短视频备受追捧。账号有了流量后,就会有机构主动联系家长签约。据某MCN机构负责人介绍,他们挑选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培养成熟后可以往服装、日用品等商业方向发展,实现流量变现。

短视频里的“网红儿童”,背后是短视的家长。有些家长一开始拍视频只是“晒娃”,随着关注和流量增多,便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钱”途。据报道,部分家长为了在秀娃赛道中搏出位,直接和MCN机构签约,从开通账号、确定人设到运营推广都有一对一的具体方案,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眼前的利益,把孩子推到成年人的世界任人摆布,俨然把孩子当成摇钱树。面对质疑,有的家长称做网红是孩子意愿,几岁的孩子哪来的意愿?不过是家长“啃小”的遮羞布。

且不说让几岁的孩子照着剧本演戏多么耗精力,频繁模仿不属于自己年纪的行为,孩子很容易产生认知困惑。网络世界纷繁复杂,遇到评头论足的负面言论,孩子心理也容易受到伤害。此外,也容易诱导其他儿童把网红当成追求,价值观因此跑偏。

身为家长,并非有权利替孩子作一切决定,更不能对孩子为所欲为。《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严禁借“网红儿童”牟利。《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孩子需要教育,部分家长更应该接受教育。

孩子不是家长的提“现”木偶,不该被随意操纵。既然直播监管管住了“网红儿童”,短视频能不能紧随其后?不给家长借网红儿童牟利的机会,就可能让更多孩子避免童年的消逝。

(责任编辑:臧梦雅)

更多》产业经济

数据交易新纪元:从要素流通到价值重构

2025年4月26日,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以“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为主题落下帷幕,进一步突出 …[详细]

更多》专题聚焦

立足当地 特色经营

福建海峡银行成立于1996年12月,是一家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海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