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解决吃饭问题,不同地域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地找到合适的食物获取方式。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算不上传统意义上物产丰富的省份。这就要求我们跳出那些“土里刨食”“以粮为纲”的传统观念,以大食物观重新审视土地、农业与粮食,让广大群众不仅有得吃、吃得饱,而且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置于大食物观视域下,我省发展壮大沙县小吃、宁德大黄鱼等特色产业,既见证了“先天不足”的八闽大地成功逆袭,更体现了从“粮食”到“食物”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创新。 大食物观也是大资源观。过去,粮食生产主要依靠耕地,山多地少是绝对劣势。如今,山林、海洋给出耕地给不了的食物,劣势变身独特优势。沙县小吃看似简单,可仅一盅炖罐,却涉及牛奶根、多花黄精等药材,反映出山林能够提供丰富的“森林食物”。同样的,一条宁德大黄鱼成为天南海北的美味佳肴,也是江河湖海供应“海洋食物”的具体体现。我们并非只盯着“一分田”,也把目光放到“八山一水”,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菌则菌、宜药则药、宜渔则渔,不断提高各类国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大食物观也是大市场观。无论沙县依山开发“森林粮库”,还是宁德傍海打造“蓝色粮仓”,生产只是其中一步,关键要打造全产业链条。看沙县小吃,从起初开遍全国的夫妻店,到转型为现代企业并邀请上下游建设产业集群园区,再到村企合作依托小吃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看宁德大黄鱼,从前期科研攻关与推广,到中端养殖,再到后端精深加工及销售贸易等,无不体现以政策为引领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坚持。我们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用好有形和无形“两只手”,不断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满足群众食物消费需求。 大食物观也是大生态观。“大食物”绝非“大开荒”。实际上,拓展食物来源,前提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实践中,大黄鱼养殖曾因无序扩张经历过海水污染的阵痛,从而引导大家树立起环保意识。另外,沙县则依托科特派的“一对一”“点对点”服务等,努力为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驾护航。我们始终把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一个整体,深入研究区域生态系统的资源潜力与承载能力,在善待大自然馈赠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多元食物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靠山唱山歌,靠海念海经。在食物供给充裕的今天,我们依然要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立足资源禀赋唱好“山海经”,把农业多样性资源开发成优势特色产业,把“土特产”做成“大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