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两大股东——国内资产规模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百年国际保险巨头法国安盛集团,工银安盛人寿的发展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 2024年,工银安盛人寿营收、净利、保费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净利润增长超四成,交出一份超预期的成绩单。工银安盛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都富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份业绩背后,正是公司融合中法股东优秀经营理念,长期践行“以人为本”这一中法股东共同、共通价值理念的成功实践。“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作为中外金融合作桥梁的连接作用,让世界听到中国金融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声音。” 理念同频 中法共赢 近日,法国安盛集团副首席执行官乔治·斯坦斯菲尔德在上海访问期间,参观调研了工银安盛人寿。乔治·斯坦斯菲尔德在调研时表达了坚定看好中国保险市场的信心:“愿与中国工商银行在共同价值理念的引领下深化合作,在工银安盛人寿战略规划制定、保险产品设计、投资管理、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等方面进一步分享经验,长期深耕中国保险市场。” “法国股东的这一表态,不仅仅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宏观判断,也有工银安盛人寿自身高质量发展带给他们的信心。”对于做好连接中法金融合作之间的桥梁,王都富充满自信。他认为,同频共振的价值理念有效激发了中法股东共同推进合资公司高质量发展、服务广大中国民众保险保障需求的内生动力,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在中法股东的合力支持下,工银安盛人寿既继承了中方股东的本土文化和基因,也继承了法国股东的国际化经验和视野,促使这家合资寿险公司持续稳健经营,并成为业内的“优等生”。 据王都富介绍,2024年,工银安盛人寿实现净营业收入增长约319%;净利润增长约46%;总资产增长约10%;总保费增长约13%。在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公司信用资产保持“零不良”更为难能可贵。 深化“双七战略” 适应新“国十条” 2025年是保险业新“国十条”(即国务院2024年9月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落地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王都富认为,保险监管积极推动行业防范化解风险,降本增效,转变经营模式,为的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保险行业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推动保险业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大有作为。而保险业新“国十条”,则是进一步明晰了保险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凝聚着国家意志。 作为行业“优等生”,工银安盛人寿将如何响应新“国十条”?王都富给出的答案是——深化“双七战略”,即实现“七最目标”,实施“七大工程”。 “‘双七战略’的内涵,特别是‘七最目标’的设定,与新‘国十条’统筹安全与发展这一主旨相契合。”王都富介绍道,希望通过这一代工银安盛人的努力,将公司建设成为银行系与合资寿险公司中客户数量最多、业务规模最大、经营结构最优、资产质量最好、盈利能力最强、服务口碑最佳、品牌价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为实现“七最目标”,工银安盛人寿配套制定实施“七大工程”——党建引领、集团融入、资负统筹、数字转型、风控固基、人才强司和文化凝聚。在王都富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七大工程”实施非常顺利,将对“七最目标”的达成作出积极贡献。 坚持稳健经营 穿越经济周期 由于寿险公司负债端久期较长,如何用长周期视角去考虑公司未来发展,考验着每一位寿险公司的“掌舵者”。 透过王都富提出的“七大工程”不难窥见,工银安盛人寿持续秉持稳健经营、可持续经营,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经营理念。 数据是“七大工程”成功实践最好的佐证,在2024年业绩的基础上,工银安盛人寿2025年一季度业绩依旧保持稳健增长。据王都富介绍,2025年一季度,经营效益方面,公司净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9%,净利润同比增长245%;经营质量方面,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达到184%和248%,投资资产继续保持信用风险“零不良”。 作为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机构,工银安盛人寿的发展与上海同呼吸、共命运,亦是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金融力量。 谈及如何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王都富表示:“现在上海正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我们作为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中法合资金融机构,也应主动作为,在推动制度型开放、引入海外优质保险产品与服务、稳步开展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