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私人银行 > 正文
私人银行延伸服务被指偏离本业 "管家"名难副实
money.fjnet.cn 2013-08-20 11:55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报    我来说两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理财师吐露了心声,“能够拥有千万身家的人,多半有着丰富的阅历,他们本身素质很高,而且往往视野非常开阔,对于如何投资有着成熟的想法和理念,很多时候他们会提出自己的计划,甚至是指挥理财顾问去做投资。”

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私人银行”正面临着“专业化”的问题。一位“私人银行”的负责人分析说,“目前我们的“私人银行”都是依附于银行,或者属于一个部门,与银行的关联性很高,而且业务上也只为个人做理财服务,涉及到的还是以个人资金为主,事实上,真正的“私人银行”对客户提供的是全方位的服务,就连对公资产也会涉及。”在国外,只要资金达到一定规模的高端客户,小到个人大到公司,“私人银行”都可以为其制定规划,这样“私人银行”的专业性也更强一些。

竞争仍属低层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私人银行”的专业性与其发展阶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了解,我国“私人银行”市场业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07年成立之初主要是提供公募基金产品;二是2008到2010年间以阳光私募和PE(私募基金)为主。其中PE投资本身与私人银行的客户标准相当契合,一般的“私人银行”的标准是一千万元人民币或一百万美元左右,而不少PE的投资门槛与其相当,有的“私人银行”客户觉得PE就是他们应该买的产品;三是2010年至今,“私人银行”业务的关注点转为黄金和信托。

“虽然在宣传的时候都会表示成为客户的全方位管家,但其实目前国内私人银行最多能为客户提供的仅仅是金融产品理财投资的介绍而已。”有银行负责人这样分析国内私人银行客户忠诚度不高、不能很好地留住客户的原因。

广州民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廖伟华,曾经在某私人银行部担任高层,多年来一直关注国内私人银行业的发展。在谈到国内“私人银行”发展时,他说,国内“私人银行”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这使得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普遍感觉去哪家行购买产品都差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收益率高低就成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很多客户并不会把资产固定放在某一家银行,而是看哪家银行给的好处多、哪家银行给的条件好,就去哪家银行,缺乏对于品牌的认可度与忠诚度。

有专家认为,归根到底银行之间的竞争还是处于比较低层次的状态,由于产品服务的高度雷同,大家还处于打价格战的阶段。换句话说,现在银行抢客户是用些非金融的手段来进行。

各家银行已经开始意识到国内私人银行业务所面临的问题。“随着银行业业务经营转型步伐明显加快,银行间同业竞争同质化加剧,特别是在私人银行、财富管理等业务领域的竞争更是异常激烈。”在农业银行、平安银行等上市银行2012年的年报中,均可以找到这样的对于“私人银行”市场的表述。廖伟华认为,“目前私人银行产品缺乏高素质与同质化的主要原因其实在于大家对前景的发展都很迷茫,产品同质化背后凸显的是产品设计人才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