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私人银行 > 正文
私人银行延伸服务被指偏离本业 "管家"名难副实
money.fjnet.cn 2013-08-20 11:55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报    我来说两句

难以言说的利润

诞生于2007年的国内“私人银行”,至今已经走过了6个年头,尽管对外宣传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对于具体的运营状况各家银行却很有默契地三缄其口,显得颇为神秘。

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有12家明确开展私人银行业务,却只有7家披露了2012年私人银行业务的管理资产规模和客户数量。公开的数据显示,工商银行以4732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领跑,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分别以4500亿元和4342亿元紧随其后。其余披露管理资产规模的银行分别是:农业银行3960亿元,民生银行1281.7亿元,中信银行1053.53亿元,浦发银行1000亿元。而以户均管理资产规模来比较,招行以2225万元拔得头筹,工行以1820万元居次。

在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上市银行年报中,均未有任何相关的利润数据。披露最为详细的民生银行,也只是公布了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为7.62亿元,增长163.67%。在所有可查的涉及“私人银行”利润的公开报道中,宣称“私人银行”业务实现盈利的仅有三家。兴业银行在2011年成立私人银行部首年就宣布实现了盈利;工商银行则是早在2010年就称其“私人银行”盈利接近1亿元;招行则称,继2010年私人银行业务率先在国内同业中实现盈利后,2011年实现税前利润8.4亿元。

对于这种不太寻常的状况,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称,“中国‘私人银行’普遍采取大零售模式,只能影子考核,较难计算出准确盈利。”相比国外“私人银行”手续费、管理费、咨询费、利差收入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国内的私人银行仍停留在代销各种理财产品收取手续费的初级发展阶段,被诟病6年来没有任何实质创新,对此,郭田勇认为,国内“私人银行”处于低层次扩张阶段,未来面临转型与升级的问题。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