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海峡财讯 > 正文
厦门翔安:发展现代农业力促农民增收
money.fjsen.com 2014-09-30 08:56:2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昌萌花卉胡蝶兰组培基地

张天骄 摄

站在我们面前的许伟瑜,30多岁的他脸色黝黑发亮,笑容一直挂着。

“我们合作社现有成员52人,基地土地有500多亩,主要从事蔬菜粮食作物的生产和销售,其中马铃薯年销售量3000吨以上,销售额900万元以上;胡萝卜年销售量3600吨,销售额900万元以上,其他蔬菜年销售量5000吨以上,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一聊起自己在厦门市翔安区创办的农民合作社,许伟瑜如数家珍。许伟瑜仅仅是翔安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

几天前,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到翔安区调研时表示,建设“典范翔安”,是翔安区今后的发展方向。王蒙徽说,要把农林渔民转产就业工作与推进“百姓富生态美”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让转产转业人员融入全区、全市的大发展中,共享发展成果。

如今,翔安区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等标签越来越醒目。除了令人瞩目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外,一批特色突出、效益明显的专业村、专业镇,也在翔安广袤的土地上脱颖而出。近年来,翔安区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积极探索守好生态红线与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相结合的路子,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值得关注的是,翔安区的许多都市农业不断被打上“智慧型”的标签。

翔安区委书记陈永裕表示,打造“典范翔安”是厦门市委推进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和“三规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翔安未来发展,涉及翔安的千家万户。翔安将继续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关键、把握大势,加快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现代化、建设方式现代化和生活方式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良好局面。

翔安现代农业走向全国

大学学习国际经济合作专业的许伟瑜,大学毕业后没有成为人人羡慕的白领,却选择了回到故乡——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许厝村进行创业。

在长期从事农产品种植、购销的过程中,许伟瑜萌生了创办农民合作社的念头,2011年8月,许伟瑜作为发起人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村民合作创办了厦门市翔安区棒新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和社员入股,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粮食作物的生产和销售,种植马铃薯、胡萝卜、青葱、花菜、大白菜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2011年,该合作社与夏商集团合作,成为首批夏商直控基地和农超对接基地。2011年,合作社被确认为厦门市首批菜篮子直控基地。2013年合作社被认定为厦门市第二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体系单位。合作社也从成立时的10户农户,发展到今天的52户;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多亩增加到今天的500多亩。

类似棒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农业做法,在翔安区不算是个别。同时,翔安区现代都市农业崛起,离不开重点项目这一强力引擎。如今,翻看翔安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列表,人们可以看到一大摞耳熟能详的名字。

蝴蝶兰被称为“花中皇后”,对生长环境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实时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进行养护。而每年中国大陆唯一向日本皇室提供蝴蝶兰的企业,就是来自厦门翔安。位于新店镇沙美社区昌萌花卉蝴蝶兰组培基地培植的一种白色蝴蝶兰被日本皇室选中,让世界瞩目。基地负责人郭彦青介绍,他们目前已带动50人实现转产就业,未来,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加。同样,位于新圩镇的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60户、生产基地1200多亩,目前已带动周边2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

在位于翔安区的如意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总建筑面积56900平方米的厂房把全国业界的目光都吸引到这里。现在,该企业已实现白金针菇年产量8360吨,产值8000万元。而不远的将来项目建成全面投产后,食用菌栽培区将日产金针菇20万瓶,年产量达2.5万吨,实现年产值2.4亿元。

同样是在翔安区的金草集团,它拥有种苗生产车间5万平方米,组培苗年生产能力可达10亿株,企业年产值4.8亿元,占领国内原生金线莲市场份额60%以上。

事实上,作为翔安的另外一个现代农业重点项目,陈银镇创办的厦门市唐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内首创濒危药材无土栽培新技术,2013年年产值达1200多万元。

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进一步崛起,翔安区还在进一步“发力”。目前,《翔安区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扶持措施》即将出台,其中,在农业技术培训、用地用林保障、鼓励企业品牌创建等方面,翔安区都将出炉优惠政策。

现代农业带动农渔民转产就业

如今,在翔安区大嶝农渔民转产就业基地、大嶝街道双沪社区“富美乡村”典型点、新圩镇面前埔村庄家宝蔬菜专业合作社、翔安“创业者之家”等场所,我们都可以看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

比如,位于翔安区新圩镇北辰山脉的金线莲产业基地之所以让外界瞩目的,不仅仅是金线莲生产本身。该基地投产之后,新圩镇的农户们既可以走进企业从事金线莲的培育、加工工作,也可以通过与企业签订包收合同,利用自家庭院种植金线莲,实现创业增收。一株小小的金线莲,已经成为拉动翔安区被征地农民与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的又一条坚实纽带。

如今,在翔安不少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规划中都能找到“转产就业”这个关键字眼。例如,如意情集团现代农业项目就近解决当地“4050”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而唐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成果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成立合作社,直接带动200多人,并培训了300多人转产就业。”今天的翔安,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农田,劳作的人们的脸上总能找到同样一种笑容——现代都市农业,已经和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致富牢牢地串联在一起。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东风强劲地掀开翔安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的“三农”工作新的篇章。翔安区上下形成的共同理念是,只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创新被征地农民和海域退养渔民转产就业机制,有效引导他们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来,才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努力成为“百姓富、生态美”的典范。

 

责任编辑:实习编辑林萍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更多>>银行
更多>>保险
更多>>中国人寿
更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