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11月9日的一纸公告,将价值近20亿美元、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案推至正式立案程序。这一次,更多美国光伏企业坚定地站在中国企业这边。
在11月8日听证会中,由SolarWorld公司牵头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太阳能制造联盟(CASM),要求将调查范围由先前组件扩至电池、其他国家在中国生产的电池及组件。
但是,25家美国企业和组织抱团成立平价太阳能联盟(CASE),并称“此种申诉的进行将抑制美国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与可持续性”;美国第一大光伏企业FirstSolar亦对中企予以强力声援。
作为14家联合应诉企业之一,中盛光电集团总裁佘海峰坦言,美国优势在于以上游设备、多晶硅制造及EPC(工程总承包)为主,这些企业占美国光伏企业90%以上比例,“双反”如若最终形成对中国不利裁决,会更多损伤这90%以上美国企业利益。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定12月5日前后进行初裁,如果认定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将继续进行调查,直至2012年1月和3月分别初裁是否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组件征收反补贴和反倾销关税。
“我们从两方面抗辩,一是声明中国光伏产品成本合理,为参与全球竞争的结果,技术水平更高;二是证明我们的补贴并不与美国法律、WTO规则相冲突,并不属于被禁止的补贴。”11月10日,中方律师团成员、美国盛德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说。
SolarWorld真相
在11月8日听证会上,CASM仅Solarworld一家出席。与之相对,包括尚德、天合、英利、阿特斯等中国公司代表,以及CASE 联盟内MEMC 等均有出席——MEMC为世界多晶硅七大厂之一。
光伏太阳能产业链条为:设备商—多晶硅—电池—组件—电站。提出“双反”的SolarWorld位处组件环节,进入门槛极低;反对“双反”美国企业为设备商、多晶硅企业及建电站企业,与中国企业已形成紧密产业联盟。
与SolarWorld声称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冲击颇大不同,SolarWorld财务报表显示,该公司赢利情况相当理想:其2011年一、二季毛利分别为43%、39.7%,远超于中国光伏一线梯队厂商,而应收账款期平均60天亦远短于中国同行。
一位中国光伏企业高管透露,Solarworld技术落后,制造成本高昂,其组件制造成本为1.08W/美元,而中国光伏第一梯队企业成本仅为0.75W/美元,营销和管理成本更高出中国第一梯队企业10%以上,“怎么和中国企业竞争?”
SolarWorld同样缺乏有效生产安排,其2011年库存平均长达158天,总值约5亿美元,从而导致长时间的生产库存。
SolarWorld认为中国光伏企业从政府及银行处获得巨额补贴,融资成本极低。该公司称,从2007年开始已投资超过5亿美元(不包含州政府补助)在美国本土进行生产。不过,根据西北劳工媒介资料,截至2009年4月27日,SolarWorld总共收到4300万美元的税收补贴和来自俄勒冈州其它社会的补助。
前述中国企业高管称,SolarWorld雇佣约1100名员工,但工人薪水仅11-13美元/小时,低于工会要求;同时由于成本高企该公司2009年曾解聘了63名工人。
- 2011-11-01李俊峰:美光伏双反申请若立案中国几无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