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标表示:“靠抵押不能叫搞银行,抵押这种制度非常糟糕,我们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制度,在中国银行[3.01 -0.33% 股吧 研报]业树立银行不是做典当而是做金融的形象。”据记者了解,民生银行“商贷通”贷款保证类占比正持续提高。
业内人士透露,民生银行所推行的信用担保实际上是通过商圈互保或者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担保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这是一种围绕商圈、特色市场和产业链核心企业的联保制度。即以各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信用担保主体,再将产业链上无数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或互相捆绑,或与产业链核心企业捆绑在一起。这样,一旦某个小微企业出现不良贷款,就可以通过互相担保的其他企业或是产业链上实力较强的核心企业吸收。民生银行“商贷通”的风险控制模式就是通过这种信用担保制度在“商贷通”和小微企业之间添加了一层“防火墙”。
信用担保并不安全
然而类似这种信用担保模式已经被证明并不安全。通过对比2007年以前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债的风险控制模式,可以发现与民生银行“商贷通”有许多相似之处。当时,贷款公司看好美国经济,认为美国的房价会不断上涨,因此这种贷款的借款人无需提供任何可以还款的证明。
但由于这部分贷款风险极高,贷款公司为了降低风险,与投资银行合作开发了抵押贷款资产证券,而后又开发出CDS(credit default swap)(信用违约掉期),让保险公司也来承担风险。这就是一种通过让第三方加入,以分散贷款风险的信用担保模式。然而,随着美联储不断加息和房地产市场不断走向萧条,次级贷款还款的压力逐渐加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收益下滑,本来用于对冲债券违约风险的CDS也开始失效,贷款人违约比例不断增加。最终,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无力承担风险,利益链条发生断裂。
在民生银行“商贷通”的信用担保模式中,小微企业就像美国次贷危机中的借款人一样,无需提供物质抵押就能获得贷款。由于这种贷款风险的不确定性,民生银行通过各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并要求同行业中的小微企业互相担保,共同承担贷款风险。这种担保实质上是一种简易的CDS,在一定风险程度内,美国次级贷款中的保险公司,或是“商贷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能够对冲贷款违约的风险,也就是能够吸收借款人(小微企业)的坏账。但是,一旦整个经济系统出现问题,大范围的坏账超过了保险公司或是核心企业能够吸收不良贷款的能力,次贷危机也就无法避免了。
因此,民生银行“商贷通”赌的就是中国未来不会发生经济危机。而这种“赌博”,必须依赖各个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吸收坏账的能力。如果这类核心企业自身出现资金问题,整个产业链或商圈就存在着极大的信用风险。随着整个产业链违约比例不断增加,“商贷通”的利益链条或将重蹈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的覆辙。
当然,“商贷通”的次级贷款问题或许被过分夸大了。一位接近银行业的内部人士认为,信用担保模式的确是目前银行信贷批量化和标准化下最好的模式之一,以减少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就“商贷通”引发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可能性,她向记者表示,目前还很难判断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毕竟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不同的是,民生银行“商贷通”做的是有实实在在的产品和收益的实业,而不是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且极易泡沫化的房地产。与老百姓衣食住行高度相关的实业,能够有效抗拒经济衰退。
但无论次贷危机是否真会发生,对于投资者来说,由于“商贷通”业务对民生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有着巨大的拉动作用,未来“商贷通”的风险是否可控意味着民生银行是否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若要计算“商贷通”的风险,必须弄清楚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具有多大的吸收坏账的能力,而这取决于这些企业的账面价值。
记者尝试着寻找民生银行“商贷通”中各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试图通过计算这些核心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来推算他们是否能够帮助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偿还12.39%的利息,以及有多大的消化能力来吸收可能出现的坏账。然而,无论是在民生银行的网站上,还是该行的公告中,我们均无法看到这类核心企业的名字,也就无法判断“商贷通”到底存在多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