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新一轮投资民企撞上玻璃门
money.fjnet.cn 2013-08-16 09:09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民间资本被推向前台

“我们还没收到任何文件说要搞集中投资或者大项目,感觉还没到那一步。”安徽马鞍山市发改委一位官员向腾讯财经表示,目前当地都是按照年度计划正常推进各类投资项目,也没有出现突击审批等情况,基本是在按部就班的抓“十二五”规划落实。

他分析指出,“虽然经济存在较大下行压力,但还远未到要再来个4万亿的程度。”他表示,过去4万亿出台主要是为了应急, “把钱都投到钢铁、水泥等基础产业,加剧了产能过剩。”

无独有偶,新疆自治区发改委有关人士和许雷均向腾讯财经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尽管地方暂时并未显现投资热的迹象,但是在北京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看来,新一轮投资确已来临,且其最显著特点就在于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过去都是通过财政做投资,现在则是要利用市场资金来做,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突出表现就是提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金永祥介绍说,其实业界一直在争论公共产品提供是否要进行市场化,由于地方一些提供公共产品的国企反对,一直未成形。但是,在资源瓶颈凸显倒逼之下,为了转变发展方式以及提高效率,市场化势在必行。

“比如修一条地铁,现在政府不用大包大揽,不用自己掏钱去负责勘测、设计、施工、运营等整个过程,可以将设计、建设等工作交给社会民间资本去做,等地铁建成后,花费一定费用购买即可,这样更便宜,特别是对于那些债台高筑的地方政府而言意义更大,因为财政负担减小了。”金永祥举例说。

据他介绍,目前22个部委已经出台有关鼓励民间投资细则,“从政策层面来看都已经对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开放了。”

除了国家层面推进民间投资之外,地方的态度也比较积极。北京市就于日前印发实施了《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轨道交通、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枢纽、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镇域供热等六大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将是北京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市场化建设运营的重点领域。

投资基础设施或遇“玻璃门”

随着新一轮投资大幕开启,西部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投资规模十分可观。以城市轨道投资为例,据统计,目前已批准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36个,未来7年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投资将达4万亿元。如果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民间资本有望在城市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分一杯羹,但这显然并不容易,民资可能会遇到“玻璃门”。

新疆哈密地区人大工委一位人士向腾讯财经表示,当前新疆地区的民间资本对投资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十分积极,也有个别进展,同样伴随诸多隐忧,更多的是观望。

该人士介绍说,为了将年产1000万吨的煤炭外运至关内,作为新疆最大的民营企业广汇集团分别投资建设了淖柳公路和红淖三铁路。其中红淖三铁路是新疆境内第一条民营铁路,目前正在施工建设,预计2014年竣工通车。

这也成为民资投建基础设施的实例。但是据该人士介绍,其实广汇对该铁路未来命运走向还是比较忧虑,“国家只允许民间资本参与一段铁路也就是支线投资,但是最终这段支线还是要并入主干线,也就是兰新线,运量分配则是国企也就是铁路总公司说了算,所以能否达到最大设计运量还是未知数。同样,电网投资也面临类似问题。这实际也反映了民资跟国资的利益博弈,这也是双方磨合的过程。”

该人士补充说:“具体政策还未出台,相关投资运营规则不清晰且存在不确定性导致民营企业无法准确计算自己的盈亏,所以大都在观望。”

原云南铁路投资公司总经理夏蜀对此极为认同,他向腾讯财经表示,由于路网清算机制不清晰,民间资本投资铁路还是有很大瓶颈,广汇投资铁路只是个案。而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罗岑铁路之死也折射出民资介入国企传统利益领地面临的障碍和尴尬。

虽然民资介入传统铁路、电网遭遇“玻璃门”,但在城市轨道特别是地铁投资方面还是有一定机会。据金永祥介绍,深圳6号线的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和北京4号出现的PPP模式(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就是民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典型,值得借鉴,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投资负担,提高公共设施运营效率。(腾讯财经岳宝彩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editor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