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上任以来,给中信银行带来了哪些变化?贵行未来经营转型的重点是什么?
朱小黄:中信银行在新的战略指引下,总行市场规划、信息支持和管理能力加强,城市化分行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公司业务重心上移、零售业务重心下沉”工作卓有成效。从市场特色方面看,主要发生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加速全面进入服务业步伐。2013年上半年,总行在公司银行部下设现代服务业金融部,在总、分行设立了现代服务业金融工作小组。截至6月末,我行包含对私对公的现代服务业客户数比年初增长21%;存款日均余额比年初增长35.8%;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18.9%,现代服务业开局良好。 第二,抢占网络银行的市场制高点。今年以来,中信银行网络银行新招频出,与中国移动、中国银联合作推出了NFC支付模式,自主研发推出以二维码支付产品为代表的“异度支付”品牌,与腾讯合作推出不落地的网络小额贷款交易。中信金融商城品类齐全,以一站式金融产品服务为特色,推出仅3个半月客户数已近10万。 第三,非主流业务实现主流化。以贵金属业务为例,2013年上半年,中信银行重磅产品不断,中信的实物贵金属产品已包含投资类、文化类、工艺类等近百种产品。中信银行将继续重点发展托管、票据、同业、保理及代付、开证业务等公司业务,把这些业务做大,做成全国性市场,形成新的盈利来源。 记者:中信银行确立了怎样的经营指导思想?您认为应如何重塑中信银行核心竞争力? 朱小黄:中信银行在经营指导思想上,一再主张要回归传统、规范、稳健的格局。 这个格局的核心就是过去常讲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首先是安全性问题。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要以高效率的服务和多样化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但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性要求我们在考虑效率时,要高度重视银行的安全性。安全性是“三性”之首。其次是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的根源是期限错配。银行的本质就是经营资产的期限配置,通过资产负债期限错配获取收益。第三是盈利性问题。利润是银行生存的必要条件,是达成更重要目标的手段,但绝不是目的,更不应成为百年老店的终极追求。业务的收益必须满足对风险充分控制的底线要求。回归“三性”办银行,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建设独特的市场价值,确定差异化的市场方向和市场原则。 “三性”背后是我们要执行的三个策略:一是逆经济周期安排业务。要避开经济周期波动的破坏力,在经济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能够守住底线和原则,确保银行的安全。二是轻资本占用安排结构。要把业务发展重点调整到资本消耗低的业务上来,把资源配置到经济资本占用少、风险敞口小的业务上来,优化银行的盈利结构。三是低信贷杠杆控制规模。保持合理的杠杆率和存贷比率是确保银行流动性安全的底线,任何利益的刺激下都要坚守这条底线。
记者:今年以来中信银行总行业务板块的业务条线有一些调整,包括前中后台调整,并设立了几大总监。能否就此做些详细介绍?
朱小黄:关于业务板块和条线的调整,实际上我们希望逐步地形成科学的矩阵结构,对于中信银行现阶段而言,强化板块的管理模式能够使我们资源配置和市场调度、市场能力的培养更为有效,能够使总行更加有利地推动、带领各分行的市场营销,协调各种资源的运用,也能够使我们全国的市场能够在一个板块内加大联动,所以这样的调整是很必要的,从现在运行的情况来看也非常良好。 板块管理方面,原来按照主管行长行政框架的设计带来了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一个人管一个板块的话,在效率、协调各方面都会带来新的问题,因此我们在一些板块里面会逐步地配置高管人员,跟主管行长一起来推动整个板块的工作,这是基本的出发点。 现在,我们已经配置了风险板块、批发业务板块、资金金融业务板块、合规板块,各板块里面均配置了审计官,未来还会根据需要选拔人才进入到高级管理层。我们几个高管在现在的框架下,配置高管人员会不会因多一个环节而被架空,或者是主管行长被架空了,或者是高管人员不落地,这些问题实际上从现在运行情况来看,已经比较妥善地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