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财经观察 > 正文
高油价打压交通运输业 成本传导扰动整体物价
money.fjnet.cn 2011-09-06 09:34   来源:证券日报    我来说两句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表面上油价上涨对化工、农业、煤炭、旅游等行业的影响不大,但会间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传导至各类商品与服务中去,从而加剧国内的通胀压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由于能源消费在CPI中所占的权重较小,能源消费上涨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间接影响比较严重,能源价格居高难下有可能还会带动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从而导致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另据分析人士指出,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消费国,成品油价不能随市场变化及时下调,确实会加大国内的通胀压力,而这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也是最难控制的。

市场化成改革方向

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这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旨在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实现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伴随着今年国际油价的起起伏伏,广大消费者体会到的是国际油价上涨国内跟着涨,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很难跌下来。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五升一降,国内油价的调整不但滞后于国际油价,而且很容易偏离国际油价的轨道,出现“外降内涨”的情况。

按照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当布伦特、迪拜、辛塔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针对我国成品油易涨难跌的现状,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更是被千夫所指,业界再一次掀起了呼吁改革的浪潮,那么调整定价机制能否改变国内的成品油调价困局?

林伯强教授分析称,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还不够灵活,不能及时地反应市场的变化。短期来看,可以考虑把国内成品油定价周期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幅度缩小为2%或者3%;当然这样会使成品油价的涨跌更频繁而且幅度也会缩小,从而减少国际油价大跌而国内油价岿然不动的局面。但长期来看,还是要信任市场,打破垄断局面,使国内成品油逐步地向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邓郁松认为,美国成品油价不是政府来定,而是企业自主来定价。我国成品油市场竞争性不强,所以还不能完全通过市场化方式来定价。简而言之,单纯靠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张斌也表示,可以说调整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治标不治本,只能在短期内给消费者一个心理上的安抚。要想改变我国油价快涨慢跌的困局,除了改革定价机制,还要从市场、税负、供求等多方面进行调整,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

他还指出,我国成品油对外依存度很高,今年或达56%左右,受到我国缺乏成熟的市场监管机制,炼厂分布不均等地域性因素的限制,我国成品油定价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完全市场化。对于成品油这样关系国家命脉的产品,维持政府指导下半开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市场的稳定,如果完全市场化,很容易形成混乱的局面,从而对一些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从长远发展来看,我国成品油定价应该朝着市场化的方向改变。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