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优先股试点利好 银行股迎来中级利好
money.fjsen.com 2013-12-04 10:49   来源:金融时报    我来说两句

在IPO重启消息的巨大冲击下,曾经一路疯涨的创业板似乎到了“还账”的时候,而今日沪指强势上涨,站稳2200点。

业内普遍预计,即便IPO重启短期对大盘形成冲击,但在冲击过后市场仍将回归原来的趋势,并不会就此打破长期向好格局。而优先股试点的正式启动,意味着未来上市银行若发行优先股,短期内再融资压力基本消除。此外,电力、建筑、交运类行业,优先股被应用的预期也相对较高。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如果对于优先股的使用探索能够更近一步,比如引入对现有国有股存量普通股本转换为优先股的试验,将可能提升国有普通股的吸引力,从而给整个市场带来更大的活力。

创业板或将“阴云密布”

创业板在经历了周一的疯狂宣泄之后,周二开始企稳。不过,仍然不能掩盖其内部的做空力量。与周一的系统性杀跌不同的是,周二主力主要集中杀跌了以下几类股:一是无业绩支撑及高成长性已严重透支的个股;二是前期涨幅巨大,纯属题材炒作的个股;三是属于“壳资源”炒作的个股。

在业内看来,周二创业板有所企稳,但黑暗仍未结束,空头将继续在创业板上宣泄自己的情绪。从目前来看,周末发布的新股发行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对于以创业板为代表的小市值股票伤害较大,这种影响短期内不会结束。

与此同时,空头力量或将持续控制后市。“对于空头来说,抛售的力量总是会经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如果周一是”一鼓作气“的话,未来几天可能会经历”再而衰,三而竭“的过程。”中证投资分析称,周一200多只创业板股票封死在跌停板上,大量的筹码仍然没有出来,在政策形势不好的情况下,这些筹码可能会不计成本地向外抛售。因此,未来几日创业板尤其是那些只有概念而没有业绩支撑的个股仍面临较大的压力,创业板整体的调整仍将继续。

星石投资认为,暂停约1年的IPO即将重启,中小板和创业板在短期内面临利空冲击。首先,数百家企业排队等待上市,在增加股票供给的同时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打新股,这打破了目前股市资金的供需平衡;其次,排队企业中大部分与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类似,对其形成了一定的替代性,冲击创业板和中小板估值;第三,创业板和中小板企业目前估值相对偏高,本身面临一定的估值调整压力。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表示,虽然IPO重启对成长股扎堆的创业板和中小板负面冲击会较大,但也仅限于短期影响。未来真正优质的成长股并不会因为IPO重启而出现反转,回调反而构成加仓良机。

多因素助力主板坚挺

不过,创业板指走弱并不代表大盘将弱势,从这两日的大盘走势来看,市场主力一直力挺蓝筹股。沪指今日更是上涨15.3点,站稳2200点。

首先,从基本面来看,A股市场的宏观环境依然乐观。2日公布的11月份PMI为51.4%,与上月持平,为2012年5月以来的高点,连续1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表明我国制造业继续稳中向好。另外,有着经济复苏趋势晴雨表之称号的水泥价格、煤炭价格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升态势。

其次,改革红利持续深入,这必然会提振包括海外资金在内场外增量资金入场的兴趣。就在11月30日证监会推出“1+3”组合拳的前两天,有QFII大本营之称的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国际部共买入11只银行股,成交量为1555.2万股,成交额7380万元,卖方席位则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东方资财。相关统计显示,9月份以来的三个月中,QFII席位累计斥资21.7亿元,揽入2.47亿股银行股。

第三,IPO重启虽利空创业板指,但却利好券商等权重板块,券商若走强则A股将强势。业内普遍认为,长期来看,新股发行改革意味着券商正由经纪商向投行交易商转型,创新业务仍有巨大空间,净利润将保持快速增长。而就短期而言,IPO重启将使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恢复性增长,目前已过会项目共83家,预计募集金额565.33亿元,预计将实现主承销收入31.1亿元,占2012年全年承销收入的17.6%。此外,优先股试点进入成熟期后,预计每年优先股的发行能达到股权融资规模的20%,预计超过1500亿元,对券商业绩的提升幅度为6%-8%。

最后,银行优先股障碍扫清,银行等权重板块将迎来资金回流,从而带动大盘走强。“银行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政策利好超预期,银行不论上市与否均可发行优先股,可以大幅减轻对二级市场压力。”招商证券(600999,股吧)分析师罗毅认为,优先股作为双赢的融资工具,可着力降低优质银行在面对行业整合机遇时的资金压力,同时对优先股股东和普通股股东的差异化收购条件也将降低银行的整合成本。因此,银行股长牛格局已经开启。

优先股试点利好银行股

在业内看来,《优先股试点指导意见》发布对银行股形成中级利好。这主要有四大理由:优先股试点时间快于市场预期;银行率先试点,以增量方式发行;为银行补充核心资本开拓了一条重要渠道;因优先股股息率(约7%)低于银行ROE(约20%),相比普通股再融资,优先股避免了对老股东EPS的摊薄。

资料显示,2013年中期,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为12.2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85%,尚无一级资本工具。据相关测算,2015年国内上市银行一级资本缺口逾5000亿元,2016年-2018年优先股能够缓解8000亿元普通股融资压力。

“未来若发行优先股,能够大幅度缓解普通股权融资压力,使得上市银行短期内再融资压力基本消除,预计优先股发行约可替代1200亿普通股的潜在融资,使得银行业未来5年普通股融资不超过2000亿元。”中信证券(600030,股吧)分析师朱琰分析称。

事实上,优先股试点的得益者并不只是银行。保险(放心保)、券商等业务与净资本挂钩的行业,也能受益于股权性资本工具的丰富。此外,如低估值、大市值、负债率高、盈利能力较高、且现金盈利能力稳定(具备分红能力)的公司集中的电力、建筑、交运类行业,优先股被应用的预期相对更高,由于可能会增厚EPS,将对这些行业构成一定程度利好。

不过,也有机构观点相对谨慎。中金公司认为,银行凭借银保合作关系,可能会吸引保险资金购买其优先股,但考虑到债权计划等替代性产品的收益率水平较高,优先股发行成本很难压低。这样一方面会对银行股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对保险其他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反而可能造成利空。

责任编辑:陈诗逸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