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整合的同时,福建还全力加快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通道建设。目前,全省已完成和正修建的高速公路进出口通道达17条、铁路通道12条;福州、厦门也从原来的全国铁路版图中的“末梢”,分别变成铁道部规划的全国十大区域客运中心和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基础设施的提速,不仅大大压缩了时空距离,更成为打通长三角、珠三角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新动脉”。
今年9月底,福建省政府与神华集团举行6个合作项目的揭牌仪式。“十二五”期间,神华集团将在福建投资300亿元左右合作建设储煤基地、电力、港口及其他相关产业项目,在福建铁路运煤通道投资不少于30亿元等。
投资150亿元的福建三安光电产业园、投资150亿元的东山光伏及玻璃新材料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莆田华南城、投资50亿元的漳州雨润海西农产品国际物流采购中心……一批带动效应强、支撑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和大项目的落地,有效填平补齐福建的产业链空缺,使得福建的发展再添后劲。
拥有厦门特区的对外开放优势,拥有泉州民营经济的产业优势,拥有闽南文化的对台优势,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所处的闽南地区,一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经济区块,同时各方经济差异性、互补性强。今年9月8日,《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合作框架协议》在厦门正式签订。根据协议,2012年厦漳泉同城化将迈出实质性步伐,至2015年将初步实现同城化。
福建省省长苏树林指出,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就是要打造“闽南金三角”,打造“小福建”。而观察人士认为,除了城市群和经济总量的“做大做强”,厦漳泉同城化发展亦剑指“五指成掌亦成拳”的区域分工合作目标。
以厦门市为例,目前在本岛区域,厦门市大力推动“退二进三”,大量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岛外甚至漳州,代之而起的是各类服务产业。在厦门滨海的观音山区域,几十幢商务楼临海而起,这是厦门最具影响力的总部经济所在地,落户这里的大多是来自泉州的知名民企。
民生优先、生态立省,打造海西祥和优美之区
站在白墙灰瓦与绿树红花相互掩映的家门前,黄青财对每一个来访的客人都会自豪地说:“住在这里,出门就像逛公园。”
黄青财的家位于福建三明市沙县凤岗街道的西郊村,虽说是“村”,村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300多平方米的别墅。作为搬迁安置户,当地村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自己搞方案、买材料、建房子,以每家每户集资的方式展开新村建设,全村300多户农民将在近两年内全部搬进按照城市社区方式管理的现代新村。“房子好,造价低,大伙儿都非常高兴。”黄青财说。
西郊村党支部书记王仁贵告诉记者,新村建设之前,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差,有些自然村的小孩甚至要到10公里外的小学就读。通过集中居住,老百姓离城近了,农地和宅基地也腾出来了,土地流转促成了成规模的茶叶种植和加工基地。2010年,西郊村实现村财务收入63万元、人均收入8560元,分别是2002年的7倍、2.5倍。
闽西龙岩市是著名革命老区,尽管经济和财政实力算不上强,但其“钱袋子”对民生工程建设毫不吝啬。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该市安排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支出241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66.3%。并率先开展“三农”综合保险试点,建立起一个涵盖农民财产、人身、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农村保险超市”。龙岩市领导说:“我们就是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民生保障网,为老区人民造福。”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近年来福建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致力于民生福祉的提升。在民生建设方面,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免费、建立了与物价指数挂钩联动的财政补贴和救助机制、制定实施了重度残疾人生活和医疗救助政策、实施了农村住房统一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积极推动“和谐企业”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
根据规划,海西区域将打造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为此,“山、河、湖、海”俱全的福建省将“生态省”建设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今年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完成650万亩大造林,此面积相当于福建省前3年造林绿化面积之和,栽种完成后将基本消灭宜林荒山。
据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近年来,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63.1%,保持全国首位。省内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39个,23个城市空气质量全部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9个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唯一水、大气和生态环境均为优的省份。
(新华社福州11月13日电)
- 2011-11-14清华大学给福建30个保送生校荐名额 厦门占一半
- 2011-11-14福建客家文化系列丛书在榕发行 展示研究新成果
- 2011-11-14福建医大应用心理学系为农民工送上“心灵鸡汤”
- 2011-11-14福建骏豪队明天客战哈尔滨毅腾 冲甲+夺冠总奖金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