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银行> 银行资讯 > 正文
千亿预付卡市场诡异繁荣 成洗钱套现偷逃税款重灾区
money.fjnet.cn 2012-01-12 09:49   来源:时代周报    我来说两句

2011年的最后一天,一则关于“上海八佰伴跨年折扣,一市民刷了70万OK卡”的消息甚嚣尘上,在各大微博上引起疯狂转发,预付卡的存在重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就在同一天,央行正式发放了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61家获牌企业中,有34家从事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逾半数。此前的2011年5月和8月,央行分别发放了27张和13张支付牌照,其中获牌的预付卡企业分别为6家和7家。

近年来预付卡发卡规模急速扩张,央行最新统计尚未出炉,根据2010年人民银行对特定非金融机构的登记核实报告显示,全国发行预付卡的非金融机构达243家。艾瑞咨询《2011年中国预付费卡行业研究报告》中显示,预计2010年底预付卡规模达965亿,预计年增长40%。“新的统计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但现在看起来,增长速度应该不止这个数。”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由于在洗钱、套现、偷逃税款以及行贿受贿等层面中屡屡扮演负面角色,预付卡的存在长期以来也饱受诟病。

行业诡异繁荣

预付卡好处显见却始终不方便放上台面。然而预付卡企业却似乎并不避讳自己在灰色地带中所发挥的作用。以资和信卡为例,其官方网站上明确写出,资和信商通卡可系统地解决机关、企事业单位招待、礼品的需求,可有效减少财务负担、降低成本。

事实的确如此。由于购买预付卡可以开具各种名目的发票,市场上大量的黄牛又为预付卡提供了足够的流动性,很多单位可以使用预付卡方式游走在灰色地带,变相满足企业对洗钱、避税、行贿等需求且方式隐蔽。而对公司财务人员而言,此前负责团购预付卡多年,一直处于无监管的“灰色地带”。近年来行业业绩出现井喷与制度罅隙不无关系。

去年5月,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的发行和购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七部委《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实施商业预付卡非现金购卡制度,商业预付卡行业进入了监管时代。按规定,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应通过银行转账方式购买,不得使用现金;使用转账方式购卡的,发卡人要对转出、转入账户名称、账号、金额等进行逐笔登记。实名制相关规定同时出台。《意见》规定,购买记名商业预付卡和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商业预付卡的单位或个人,须由发卡人进行实名登记。这意味着,大额购卡资金要通过银行渠道转账,不像现金购卡那样可以不留“痕迹”。

政府通过上述规定遏制预付卡贪腐的意味浓重。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随着通过正常渠道购卡实现灰色目的的难度不断加大,很多单位将目光转向了场外的黄牛。一般而言,预付卡行业产业链包括四个环节:发卡企业,售卡渠道,系统处理以及受理终端。在体制罅隙漏洞下,庞大的黄牛队伍随之衍生,这个群体的存在为预付卡流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成为产业链延伸出的末端。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一位黄牛了解到,上海地区预付卡的回收价一般在卡面价值的八折至九五折之间,根据卡种、使用范围的广度及期限价格不等。卡量若大,回收价则更为优厚。而黄牛党的变现渠道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将预付卡返售给发卡公司,二是将卡批量销售给各类机构,三是在网络上零销。

在正常的商业链条之外,这条另类的预付卡产业链已然形成并愈发壮大。在这个灰色的利益链条的每个环节都遵循着种种潜规则,发卡机构、签约商户、消费者、黄牛党各渔其利。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