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0766706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滚动新闻:
QQ:529620593 网站投稿 繁体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财经频道> 海峡财讯 > 正文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money.fjnet.cn 2012-01-30 10:2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需求和劳动生产率决定产业升级

一国产业升级基本遵循两大规律,即恩格尔需求变动定律和库兹涅茨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动规律。恩格尔定律是指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占消费比重逐步下降,并扩展为物质消费比重下降、服务消费比重上升,从而引致服务业发展。库兹涅茨认为,一、二、三产业之间存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这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引致资源在产业间重新配置。从产业升级的一般规律看,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会推动第三产业持续扩张和资源向第三产业配置。但是,如果第三产业受到某种体制抑制,劳动生产率比第二产业低,就会导致服务业难以发展,或者即使发展也会导致经济效率下降。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60%,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仍低于第二产业,导致这些经济体中很大一部分是效率低下的第三产业,经济陷入低增长怪圈。可见,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提升产业劳动生产率。只有提升产业劳动生产率,才能加快产业升级并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我国人均GDP水平已经进入中高收入阶段,消费升级已经提出了提升消费品质和加大服务消费供给的强烈要求,当前看病难、上学难、行车难等现象正是服务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信号。满足服务消费需求主要应依靠发展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交通、电信及信息服务、文化产业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排污等服务,这些服务部门是产业需求的新方向。然而,这些部门还存在垄断或行政管制,大量社会资源难以进入。同时,服务业中传统低效的服务业占很大比重,如餐饮等。这些部门对于短期解决就业问题固然有意义,但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很容易受到房租变化和经济波动的打击,且难以规模化发展。只有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满足消费升级和服务业全球化竞争要求,才能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空间。

同样,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升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环节。我国制造业规模已经很大,正逐步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需要注意的是,技术创新需要更多体制激励、市场激励,而不是政府直接干预。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在于完善制度和加强监管。当前全球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都与政府标准牵引相关,如节能减排标准带动设备更新改造、建筑材料改进等。因此,在技术创新上政府应加强激励性制度设计,建立更为严格的管制标准,推动企业技术设备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再通过减税、上市等市场方式激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世界上成功的制造业中心如德国和新加坡,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决压低房地产价格,保持制造业人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强化人力资本优势和创新优势。而很多经历了房地产泡沫的国家,大量产业已经转移出去。我国要保持制造业大国地位,进而成为制造业强国,就必须抑制房地产泡沫。

把握发展创新周期,推进结构性变革

目前全球产业发展创新呈现新的趋势:一是服务业的可贸易比重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贸易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外包、远程服务、知识产权传递等全球可贸易服务比重将从现在的不足20%快速提升到40%,美国是这一趋势的主导者。我国服务业的最大问题是行政管制和垄断阻碍现代服务业发展。只有放松管制、消除垄断,才能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二是绿色更新周期日益明显。绿色更新周期是指绿色消费和低碳技术推动的全球设备和住房的更新改造周期,设备低碳改造周期预计为10年,住房绿色消费更新周期则可长达20年以上。绿色更新周期的出现对制造业提出新要求,当前欧洲是主导者。2005年欧盟委员会推出“里斯本战略”,明确了欧盟经济增长方式的未来趋向:创新工业和科技体系,大力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服务业不同,低碳经济发展与我国既有的制造业工业基础可以实现较好对接,已经得到高度关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和传统产业改造计划是符合绿色更新周期的,我国在这方面应该起引领性作用。三是新兴经济体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一个更加富裕的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居民消费将由数量消费全面过渡到质量消费阶段,增加消费选择、提高消费质量,都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更新换代。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2012年须谨慎应对国内外经济波动,积极进行结构性变革,以把握全球发展新机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推进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实施创新和低碳更新的抵税政策,加快制造业创新和升级。二是放松管制,让社会资源加快进入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的竞争力。三是加快推动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大低碳最终消费补贴激励,强制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碳标准的制定,努力在全球低碳经济舞台上获得主导权。四是强化食品安全、产品质量的标准制定和管制。五是将抑制房地产泡沫作为长期的战略选择,完善金融制度,使金融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六是形成“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氛围。

(张平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林晨昱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投诉 更多>>